11课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和详细教案相似)综述.ppt

11课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和详细教案相似)综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课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和详细教案相似)综述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是指: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1)1958年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探索: “三面红旗” 快 (2) “大跃进” 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浮夸风 最大的水稻“卫星”在广西环江县, 号称亩产65217公斤。 最大的小麦“卫星”在青海蹇什克农场, 号称亩产4282.5公斤。 浮夸风 “大跃进”时壁画: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浮夸风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浮夸风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535万吨 9000万吨 3000 万吨 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 1070万吨 精神面貌:情绪高涨,积极性特别高。 看 法: 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破坏了生态环境; 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分析当时人们是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来进行建设的?你对这样的炼钢运动有什么看法? 学思之窗 (2)大跃进 特点:片面追求高速度. 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根源:严重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实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就是搞“一平二调” ,刮起了一股“共产风”,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经济的发展遭到了重大损失。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2)大跃进 特点:片面追求高速度. 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人民公社化运动 危害: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根源:严重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根源: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泛滥,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1959—1961年出现三年经济困难局面。 我们应该汲取怎样的教训? “大跃进”的失误在于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忽视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人民公社化的失误在于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要相适应的规律。 我们应该汲取怎样的教训? 第一,要充分认识国情; 第二,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第三,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第四,国民经济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要急于求成。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原因: (2)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 成就:62年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65年国家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并取得重大成就 (3)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怎样?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思考? 1967年、1968年国民经济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 * * * * * * * * * * * * * *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在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 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1949-1976)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则作出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建国之初的面临怎样严峻的经济形势?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材料一: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建国初经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