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军事人才思想特征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伯承军事人才思想特征分析.doc

刘伯承军事人才思想特征分析   [摘 要] 刘伯承军事人才思想具有着眼全局的战略性、兼容并蓄的开放性和战教合一的实践性。准确把握刘伯承军事人才思想特征,对于加强新形势下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刘伯承 军事人才 特征   刘伯承在长期的革命和军队建设实践中,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军事人才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事人才思想。   一、着眼全局的战略性   面对不同时期我军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刘伯承总是以一个军事家、战略家的宽阔视野,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深刻洞察我军人才的战略需求,对军事人才的整体发展、建设重点和发展目标了如指掌,科学谋划布局,牢牢把握军事人才建设的主动权。   不限一时,长远谋划军事人才建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军事人才成长周期比较长,特别是中高级指挥员和优秀技术专家,需要经过长期实战磨炼和训练培养才能成长起来。对于军事人才建设,刘伯承立足于现在,着眼未来。他从打赢战争出发,根据部队作战和建设形势变化,准确预判未来一个时期军事人才现实需求,未雨绸缪,提前部署。当我军还处于小米加步枪的时代,他就从正规作战的前景考虑我军人才建设问题。刘伯承在1938年9月1日给冀南区负责同志的信中写道:“此外还要军事人才,尤其年轻有本事的军校学生(步、骑、炮、工乃至经理、军医都缺)。此刻部队急需此种军事人才来提高我们的军事学习,以适应抗战前途――正规大战的要求。望罗致十人到我们教育机关来做种。”[1]p364他把罗致军事人才提到适应“正规大战”的高度,把年轻有本事的军校学生(指从国民党军校毕业而自愿参加八路军的军官)当作军事人才的种子,足见其在人才建设上的远见卓识。此时离抗战开始才刚刚一年时间,他就预见到抗战的前景必然要发展到正规的、大规模的战略反攻。他提前布局,以年轻优秀的军事人才“做种子”,不断提高官兵素质,以适应抗日作战的需要。   不限一域,全面谋划军事人才建设。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刘伯承培育军事人才,总是从全局利益出发,协调各方关系,立体化打造军事人才方阵。其一,培养军地人才,促进军队与地方军事人才协调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农民自卫队和地方武装是正规军的有力补充,能有效配合基干军队作战。刘伯承选派年轻有为的军队干部到组织基础较弱的农村组织发展农民自卫武装力量,同时动员选拔农民自卫军中的优秀分子参军入伍,接受更进一步的磨砺和摔打。刘伯承主张正规军、游击队、自卫军(现在的民兵)必须有组织地配合行动。这三者能攥成拳头,其中的人才是关键。其二,培养军政人才,促进各类军事人才均衡发展。刘伯承虽是军事干部出身,但对政治、后勤保障、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人才都很重视,不偏不倚。即使是不能直接参加作战的文艺美术音乐人才,只要有革命意愿,他都招揽到部队,担任文化、政治教员或机关参谋。在刘伯承主持的军事学院中,设有基本系、情报系、政治系、炮兵系、装甲兵系、海军系、空军系和战役系,为新中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军事人才体系。其三,培养各层次人才,促进不同层级军事人才立体发展。刘伯承对各层次人才的培养都很重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虽然创办时间不到一年,但培养了排、连、营、团、师、军级干部3000多人次。   不限一势,非对称谋划军事人才建设。谋势造势,因势制敌,是我国古代权谋思想的精华。“善兵者多度势。”战事上有态势,人事上也有态势。整体上看,强敌在文化水平、军事技能和战术素养上强于我,而我方在战术运用、思想觉悟、战斗精神、纪律意识方面强于敌。刘伯承善于通过模范带头、教育引导、战场磨砺等方法强化和发挥我军人才的优势。他经常以模范战例教育指挥员要养成战斗的组织性、主动性、泼辣性与顽强性,其效果十分明显。刘伯承创建的敌后武装工作队是非对称军事人才建设的典型。为破坏日本施行的所谓治安强化运动以扩大占领区的诡计,他果断地将抗大六分校提前毕业,全体学员分别编成太行各个分区的武工队,同时抽出班、排干部和优秀战士混合编成,由营级干部领导这个小队伍,活跃在敌人心腹地带进行锄奸、宣传、征粮、瓦解敌伪军等活动,在反“扫荡”作战中令敌人难以捉摸,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后顾之忧。   二、兼容并蓄的开放性   刘伯承军事人才思想坚持借鉴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人才思想理论,科学接受一切有益的军事人才建设经验,具有兼容并包的开放性。   善师四夷,拓宽军事人才思想视野。刘伯承最早接触外国军事理论是在重庆蜀军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该学堂所设军事课程大多沿用日本陆军部颁发的“典范令”,即《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令》等。对日本“典范令”的学习掌握,是刘伯承接触军事学术的开端。1927年11月,刘伯承被派往苏联,开始了对国外军事理论最为集中最为广泛的学习。在近3年时间里,他阅读了大量的马列主义军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