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中药基础知识综述
中药行业基础知识 --中药学内容 绪言 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我国人民以其聪明的智慧,掌握了多种多样防病治病的手段。但中医用以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则是药物。这些药物,对于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古代文献记载的药物,已达3000多种,经目前调查,则在12,800种以上,其中有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但古今临床常用和研究比较深入的品种,大约在500种左右。这些功用明确,疗效可靠的药物,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 中药对人体的作用,可能发生有利的效应,亦可能发生不良的反应,在本草中,常将此称为药物的“利”和“害”。同一药物,在人体脏腑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需要时使用,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是有利的;在人体不需要时使用,往往引起不良反应,其是有害的。《素问·脏气法时论》将前者称为五脏所“欲”,并将药物有利的作用统称为“补”;又将后者称为五脏所“苦”,并将药物的不利作用统称为“泻”。此即文献中所说的“五脏苦欲补泻”。原书以举例的方式告诫人们,任何药物,哪怕是名贵的补虚之品,若不为脏腑所“欲”,就会干扰或破坏人体生理功能,或加剧病理改变,因而不可乱用;相反,只要为脏腑所“欲”,哪怕是偏性强烈甚至有毒性的祛邪药,只要用之得当,都应该果断使用。这对纠正人们喜补恶攻的不正确心理,具有积极意义。 药物对人体的医疗作用,习惯上叫做“功效”(或功能)。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则为副作用和毒性作用。 副作用是指药物在常用治疗剂量内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而且比较轻微,对人体危害不大,一旦停药后多易于消除。副作用的产生,与药物的炮制、配伍 、辨证是否准确、患者体质等多种因素均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一种中药有多种功效,对于某一证候,其中部分功效是与病相宜的,另一部分功效则与病不宜,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而引起副作用。如麻黄最宜于外感风寒,表闭无汗之喘咳。而对肺热壅盛,汗出而作喘者,其温散发汗的功效,则成为与用药目的相违背的副作用。 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的损害,或对正常生理功能的破坏。这种反应由药物的毒性引起,主要是用量过大或用药过久所致。副作用与毒性反应既有区别,亦有联系,有时难以截然区分。这些内容,主要见于各药物的使用注意部分,一般又将其称为药物的病证禁忌。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在健康状态下,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正常,并与外界环境之间保持着“ 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状态。当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人体后,便会破坏这种协调和谐的关系,导致邪盛正衰,阴阳气血失常,脏腑经络功能紊乱等病理改变,发生疾病。 针对不同的病机,使用相应的中药,或祛除病邪,或扶助正气,或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盛衰,使机体恢复或重建其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这就是中药的基本作用。 我国传统的药学叫做“本草”,这种称谓至迟出现在西汉时期,已沿习使用了两千多年。人们对“本草”二字的理解,见仁见智,历来有不同的认识,但大多支持“诸药中草类最众” 的说法。自汉代起,大量药学专著被冠以本草之名。基于这一事实,一般认为,“本草”即是中药学的传统称谓,二者之间并无实质上的区别,故现代亦有将中药学专著称为本草者。 目前也有人认为,本草同时又指中药,对此则存在争议。 分列专项对中药功效进行系统介绍,是现代中药学有别于传统本草的重要特征。古代本草将功效与主治混言杂书,不仅影响了本学科的学术价值,也给读者的学习和记忆带来了诸多不便。 中药的治疗功效 中药的基本作用是祛邪、扶正和调理脏腑功能。因此,中药的治疗功效主要是针对这些病因而概括出来的。如外因有六淫,则功效就有祛风、散寒、解暑、除湿、润燥与泻火;其他病因有气郁、血瘀、痰凝、食滞、虫积等,则功效便有行气、活血、化痰、消食、驱虫与之相应。这类功效能消除病因,可用以治本。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中药功效在层次上的不断分化,正是为了使药物作用与证候有机地相联系。如热邪可引起脏腑热证、气分热证、血分热证、湿热证和热毒证等不同热证,清热系统的功效就有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燥湿和清热解毒的分化。所以,中药的对因功效,实质上主要是针对不同证候的。只有截疟、驱绦虫等少数功效,主要是针对疾病而不是与具体证候相对应的。 临床的证候,常常是由若干症状表现出来的,在中药的治疗功效中,客观存在一些主要是针对症状的功效,如麻黄的平喘、生姜的止呕、柿蒂的止呃逆等等。这类功效可以直接缓和其相应的主治症状,收到治标的目的。临床应用时将这些功效与该药对因治本的功效(如麻黄的发散风寒、生姜的温中散寒)相联系,或配伍对证之药,可以标本兼治,或急则治标,这与中医学要求治病求本的整体思想并无矛盾。 中药的保健功效 中药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