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用综述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中,中共做了哪些事情?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 全民大炼钢 全民大炼钢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2.(2012江苏,9)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全面整顿 比上年增加8.3% 2318亿元 国民收入 比上年增加5.6% 809.7亿元 国家财政总收入 比上年增加9.2% 3967亿元 工农业总值 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 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的情况 比上年增加 总产值或收入 4.6% 15.1 % 11.9 % 1285亿元 3219亿元 4504亿元 农业 工业 工农业 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 历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和严重的失误? 提示:成功:一五计划 中共八大 八字方针 全面整顿 失误: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文革 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 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八字方针 纠正农村工作“左”的错误 “文化大革命” 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大跃进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严重失误 积极探索 积极探索与严重失误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文革时期 (1966-1976年) 经济恢复:(1949-1952年)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经济方针:中共八大(1956年) “左”倾错误:三面红旗(1958年) 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经济好转:(1962—1966年)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经济遭到全面破坏 小结 (笔记) 课堂小结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国的经济建设是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中不断前进的。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历史再次雄辩的证明: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唯有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才能克服重重困难 ,开创新的天地! 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三年经济困难 59-61 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启示: 共同探究 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中你得出哪些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必须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 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 5、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笔记) 1、下列各项,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的是( ) 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2、下列各项,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 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3、下列运动中,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 D.文化大革命 4、从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中可以得出的教训是( ) A.经济建设要全面发展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C.经济指导思想方针要符合客观规律 D.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5、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