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论文(共2901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论文(共2901字)

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论文(共2901字) 一、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的建筑、道路、桥梁、植物、湖泊,无一不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古朴元素、闽越文化深邃的历史、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学校坐落于福州大学城旗山校区北端“龙头”位置,校园景观湖宋慈湖引自溪源江,最终注入闽江,山水环绕,小桥流水,延续了福州天生的亲水性和“五山二水”的城市空间格局;校园建筑以赭红色为主色调,着色浓郁、刻画细腻,与福建传统建筑风格一脉相承;校园景观树以榕树、羊蹄甲、芒果树、杜鹃、蓝花楹等乡土树种为主,呈现出浓厚的福州地方特色。突出“传承文脉、交融情景”的设计理念,把传统中医药文化融汇于现代校园环境建设中,力争表征和体现中医药文化。概括起来就是“一园一馆扬中医,二亭三桥重医风,四时阴阳纳春秋,十二景点人文美”。“一园一馆扬中医”。“一园一馆”是指时珍园和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时珍园占地面积100余亩,培育种植了药用植物600余种,园区由闽台地道及主产药材区、主体中药学区、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区、草药园区、文化长廊等五大功能区域组成,园内小桥流水,长廊曲折,亭台相望,匾额、楹联、方歌与刻石相映成趣,是师生开展药用植物研究和教学实践场所,也成为学校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包括医史馆、中药标本馆、校史馆及闽台中医药文化馆等,全方位展示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人物、掌故、事迹、资料、文献、图片、模型及独具福建、台湾地域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二亭三桥重医风”。“二亭”是指仁心亭和大医亭。仁心亭俏立于时珍园中,旁石铭刻《仁心亭赞》(由著名书法家陈奋武书写),时刻提醒往来于此的师生要学习历代大医的“仁心”,行“仁术”。大医亭修建于思邈岭上,造型为仿唐宋单檐八角攒尖木结构,亭顶装饰采用葫芦宝顶,融入悬壶济世的道教医学内涵,并撰写、篆刻了《大医亭记》石碑,立于亭之一侧。“三桥”是指以福建古代名医命名的横跨在宋慈湖上的三座桥,即保生桥、苏颂桥和士瀛桥。桥以古代中医大家命名,不仅是为了缅怀先贤智者,更是为了启迪后世中医学子秉承先哲们的“大医”风范,弘扬岐黄仁术。“四时阴阳纳春秋”。学校环境讲究“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形成春花、夏荫、秋实、冬翠的四时景色。时令广场是最能代表阴阳四时的校园景观,其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呈上圆下方结构,寓意“天圆地方”;“上圆”区域铺设了三百六十五块红砖,代表一年;“下方”区域分为四块,代表一年四季,设有二十四个药草种植区,代表一年二十四节气;并建有一个日晷,代表一天十二时辰。“十二景点人文美”。根据校园景观的“经络”布局和中医文化创意构思,共设置了“杏林大道”“董奉广场”“河图洛书”“桃花心木”“棋盘广场”“中医药文化宣传长廊”“名师苑”“银杏路”“八角亭”“陈修园像”“24式太极拳雕塑”“孔子像”等12处蕴藏丰富人文内涵,既具有传统诗情画意,又不乏现代生活情趣,意境深远而又各具特色的校园人文景点。 二、奋发向上的中医药特色校园精神环境 校园精神环境是育人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校园精神是赋予学校生命、活力并反映学校的历史传统、校园意志、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共同追求、共同意志和风格的综合体现。学校一直重视学校的精神环境建设,“大医精诚,止于至善”是我们的校训,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浓缩,“大医精诚”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强调“大医”者要兼具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强调追求完美境界,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也是大学精神之所在。以精神文化为重心,提升校格、人格,注重培育大学的文化底蕴,以宣传校训为核心,大力弘扬学校独特的人文精神。校训广场把“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融汇于校园景观建设之中,实现了办学理念的表征化、形象化。在董奉广场一侧种植了一片桃花心木,林中有一“桃花心木”石,石上刻有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桃花心木为常绿乔木,种子顶部有翅,飘落如螺旋桨,喻示中医学子桃李满天下;桃花心木广植于台湾,也寓意着两岸中医同溯一源;同名散文富有哲理地阐述了逆境中桃花心木成材的故事,寄望杏林学子能像“桃花心木”那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生存,努力成才。 三、严谨开放的中医药特色校园学术环境 学校处于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的重要转型期,营造一个严谨开放的学术环境是实现学校重大转型的关键。时珍园、中医药博物馆让学生在入学初就能了解中医药发展史,受到中医药文化熏陶。教学楼、实验楼中设立了中医名家画像,全面生动地展示中医药学的文化审美意蕴,传递中医药学古朴深厚的文化气息。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中医先辈的石像,鼓励后人为之勤学不倦。学校各学院根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