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景与情之关系(二轮课件)讲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专题之 鉴赏 景与情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 1、在原古诗的基础上,区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与景和以景结情四种景物关系。 2、掌握景情关系的内在联系:以乐写乐、以哀写哀、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3、了解此类题型的问法,并准确答题,以练促学。 近两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试题频频出现考查古诗中写到了怎样的景,这种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一类的考题。 如2007年北京卷第12题对苏轼《望江南》这首词设题:“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一首词作赏析。” 2007年上海卷第16题“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上下片内容,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2008年天津卷第16题考查王维的《山居即事》的后两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2008年山东卷第14题第一问“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009年江西卷第14题第二问:前人认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为全诗动人处,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9题考查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设题为:“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景结情 触景生情: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者将自己忧郁心情融于眼前景物,写出夔州秋景的壮阔与悲凉,既含有无边的悲意,又蕴有不尽的悲愤,为全诗渲染了悲凉凄切的氛围。后两联写杜甫晚年多病客居他乡、独自登台赋诗,生命的苍凉感与秋的肃杀浑然融为一体,衬托出诗人无尽的悲凉。诗人触景生情将悲自然之秋雨悲自然之秋恰当地融为一体,构成一个悲壮、苍凉、雄浑阔大的意境,以哀景抒哀情。 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物中,通过描写此景物予以抒发。 诗人触景生情,看到郁孤台下的赣江流水,不由得想到金兵南侵,人民流亡悲伤,觉得那流水包含着多少流亡人民的血和泪,进而抒发感情。从而塑造出词人心系国耻忧虑国事的形象。 菩萨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寓情于景、融情与景: 指诗人带着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将自己的情感熔铸在客观的景物之中,以客观景物来寄托情感。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欧阳修年少时,曾被贬到夷洲,夷洲小城,地处偏远,山重水隔,眼下虽已二月,但春天好像还未来到小城一样。不过那时的作者还很年轻,志向远大。因此虽然有山居的寂寞,“乡思”的缠绕,但更多地是伺机而发的热情。作者的思想感情外射到山城的早春景物中,寓情于景,使景物着上温暖鲜明的色彩,读之令人兴奋。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间归雁生相思,病下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以景结情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就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提问:“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以景结情 明确:诗歌前三句就乐声抒情,说道边愁用“听不尽”三个字,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个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之置久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发。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触动了作者的情感。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的情感比较直接,读完诗后的感受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情感全部寓于眼前的景物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借景抒情类诗歌鉴赏题解题步骤: 1、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 2、列举景物(意象) 3、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 4、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二、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的角度: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情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