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自然文学文本对比(共3353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自然文学文本对比(共3353字)

中外自然文学文本对比(共3353字) 本文 对美的高度敏感和深切体悟使沈从文文本中的自然披上一层神性的色彩,附着着梦幻的氤氲,渗透出诗与画的意境。他描绘的湘西山峦积翠叠蓝,碧溪澄明见底;烟霞、游鱼、桃花、彩褂仿佛随手可拾,雾霭、竹簧、野莺、橘茶亦漫山遍野。湘西变得既如室外桃园般惹人惊异,又似彼岸圣境令人神往。自然界里光色与形线的变换经作家之手无不予人以无限美感。由此可见,迷醉于自然的沈从文捕捉到的不是大自然的使用价值,而是它的审美价值。美也不仅仅止步于形象呈现。大自然将美倾注于人眼目的同时,也同化着人的灵魂。所以,离开边城的青山秀水也不会有翠翠纯净灵动的性情。 “美”是自然界带给人类的感官享受,还是生命使人眷恋的重要因素。沈从文相信生命因勃勃生机而美丽。自然世界中的一草一芥、一虫一豸都能让他感受到生命那静默却不容置疑的神圣律动:“对于一切自然景物,到我单独默会它们本身的存在和宇宙微妙关系时,也无一不感觉到生命的庄严。一种由生物的美与爱有所启示,在沉静中生长的宗教情绪,无可归纳,我因之一部分生命,竟完全消失在对于一切自然的皈依中”[3]。 作家由对自然界瞬间看似静态的物的感知,体察出其动态下生命的始终。在草木的枯荣之间,他品味着生命的不屈精神。沈从文说:“生命之最高意义,即此种‘神在生命中’的认识。”[4]可见,在沈从文的世界中,生命因其不屈不挠而神圣,因神圣而美丽。自然也罢,生命也罢,离开了美与神,一切都将褪去光彩、失去生机。在此理念的引领下,“美”“神”“生命”“自然”这四个词在沈从文的文本中被赋予近乎相同的内涵。“美”是作家衡量世间万物的一把尺,凡合意的,他都要好好收藏。所以,在湘西世界———他愿意用梦想重构的故乡,哪怕最卑微的生命也会绽放出美的光芒。 沈从文爱生命,重人欲,他标榜自己无从领会道德伦理,其实意在言明天伦、人欲的合理性。他并不认为性是低级而不洁的,因此他的文本中那些充满自然欲望的男男女女俯伏皆是。沈从文认为性爱如若发乎真心,又不损及他人就不应当受到责备。所以读者会看到野地里受春风撩拨一时兴起的夫妇,吊脚楼里干柴烈火的水手和妓女、山村小镇里平淡中却也缠绵着的阿黑和五明以及《月下小景》中一对痴心殉情的恋人等等。作家总是带着一颗人性的心用温暖的目光观察众生世相,以浪漫的情怀妆点常常是悲剧的人生。于是,人欲便成为自然与天理中最合法的存在。 如果说尚美、敬神、重人欲是沈从文面对自然与生命的价值取向,那么崇真、倡简、轻人欲则是梭罗热爱自然、强调精神修炼的意识出发点。梭罗崇真,厌恶欺骗与诡诈,他认为在简单的自然中才能参悟生活的本质。他主张远离物质社会的“非人”生活,推崇自然之美,对自然怀着宗教般的感情。在他看来,自然界是精神的现象世界,是超灵显现的表征,是造物主的意志最直接的体现。大自然生机勃勃,真实而确切,具有涤荡和提升人类灵魂的功能。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4]在梭罗看来,“自然,在永恒中是有着真理和崇高的。”[4]他于1845年7月4日独自一人搬入爱默生在瓦尔登湖附近购置的林地。没有任何现代器械,他只以最简单的工具在森林中建起一座简陋的房子。风从木板的缝隙间穿过,露水渗进房屋。这样的生活环境,仿佛退回到千百年前,人类的始祖没有如此多的物质欲望的年代。梭罗生活在其中,但他并不以为辛苦。他享受着沐浴在大自然中的美好感觉:“这是一所空气好的、不涂灰泥的房屋,适宜于旅行的神仙在途中居住,那里还适宜于仙女走动,曳裙而过。吹过我的屋脊的风,正如那扫荡山脊而过的风,唱出断断续续的调子来,也许是天上人间的音乐片段。晨风永远在吹,创世纪的诗篇至今还没有中断”[4]。 梭罗深居山水草木之间,早出晚归,记录着四季寒暑中动植物的变化,熟知走过的每一寸土地。爱默生曾因此批评梭罗游手好闲,浪费了自己的天赋,梭罗却自认为在与自然的贴身接触中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体会到存在的终极意义。梭罗热爱的正是这份直接面对天地、生命与自我的真实。梭罗倡简,他坚信简朴的生活方可使人获得灵魂的提升。他说“最明智的人生活得甚至比穷人更加简单和朴素。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的古哲学家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外表生活再穷没有,而内心世界再富不过。”[4]梭罗追求的简朴非常极致。常人为衣食住行而奔波,可是在他看来衣服好比人体最表面的角质,不必很多,更不必常新,甚至有漏洞或补丁都没有关系,只要够暖,可以蔽体,足矣。过分追求只能徒生烦恼。至于食物,梭罗的观点是“简单化,简单化!不必一天三餐,如果必要,一顿也就够了,不要百道菜,五道够多了。”[4]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见证了他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