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谈谐音 谐音是汉语所特有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修辞格。谐音普遍存在于中国文化各子系统中,尤其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创造提供了很好的表达手段。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谐音更是普遍应用在经济文化领域。谐音的运用,使得文化丰富多彩,但不恰当地使用,也会影响到汉字的规范。 “羊”与“三阳开泰”的关系 一方面,“羊”与“阳”谐音,所以羊年之初,自然要提到“三阳开泰”,以图个吉祥。另一方面,“羊”本身就有吉祥的意思,羊是驯顺之兽,肉味鲜美,古人用作祭祀的上品。“羊”“祥”古音非常接近,二者在语源上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古人最初借“羊”来表示“祥”,就是在“祥”字产生后,仍常用“羊”表示“祥”。 借音的谐音形式在大众通俗文化中更是俯拾即是: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这么一个场景:和珅叫管家牵了一条狗进来,故意对纪晓岚说:“进来的是一个什么东西,狗不像狗,狼不像狼。侍郎大人,是狼是狗啊?”和珅名为请教纪晓岚,实则以谐音辱骂纪晓岚。纪晓岚很聪明,他反唇相讥对和珅说:“这非常简单,狼尾巴下垂,狗尾巴上竖。和大人,和尚书,上竖是狗啊!记住,上竖是狗。” 雅士施氏嗜好吃狮子的可能性有没有我们不去探讨,但一直到去吃时才发现不是狮 尸而是石狮尸体的可能性应该没有的。故事中的荒诞之事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它说明了一个事实:汉字的同音字丰富到一个音节就足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 1、谐音是诗歌含蓄美的一种手法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就在于它的意境,有“见仁见智”的欣赏效果,而这效果的形成正是基于它含蓄的创作手法。 形成诗歌含蓄美的一个主要手法就是使用谐音,汉字中大量的同音字的存在,为诗人创作“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提供了手段和可能。 爱情诗词中除了咏“柳”寄情外,文人用得较多的还是“丝”,不仅是因为蚕丝绵长,更是因为它谐音“思”而为文人所好,给人欲语还休的含蓄美,一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让古今多少痴男怨女心醉不已。 在爱情题材的诗词中,“莲”、“芙蓉”、“藕”也是常见的歌咏对象,这是因为它们分别谐音“怜”“夫容”“偶”。 例子二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清帝逊位,改制民国,剪掉了大清社会的尾巴辫子,一般人由“皇帝万岁”改呼“民国万岁”,以为从此就“天下太平”了。可是,现实并非如此,而是军阀混战,官僚横行,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面对如此形势,四川“怪人”刘师亮便将“民国万岁”和“天下太平”利用谐音,稍作改动,改为“民国万税”和“天下太贫”。 “鱼”是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食物,“鱼”“余”谐音,吃鱼,预示年年有鱼。南方很多地方三十晚上的鱼是不吃的,一定要留到来年再吃,也是取“年年有余”的意思。平时吃饭,有些地方也利用谐音以求吉利。如山东一些地方,上菜讲求“开口鸡,闭口鱼”,也是用的谐音:“鸡”谐“吉”,“鱼”谐“余”。 韭菜预示长长“久久”;菜头会有好的“彩”头;丸子象征团圆;年糕象征步步“高”升。吃瓜子象征“多子多孙”等等。 例 子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在日本留学时,一直眷恋自己的祖国,遂取家乡两条河名“沫水”(大渡河)、“若水”(岷江)中的二字作为自己的名字,以表达对祖国家乡的思念。 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文俊,年轻时崇尚“知是行之始”的哲学思想,改名陶知行,后来通过实践领悟到“行而后知”才是真理,又改名陶行知。 例 子 “月光族”是对那些刚参加工作工资被生活费、房租费、水电费、交通费、手机费等瓜分一光的工薪阶层的称呼。 驴友:谐音“旅游”。因驴子耐劳而用以泛指参加旅游。特指自助游的人,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代称。 (四)、谐音在民间文学中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在劳动人民中广泛流传的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戏曲、民间曲艺和歌谣等。 谐音的主要在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中广泛存在,不仅增加了民间文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而且体现作品中主人公的机智和幽默。 小故事 一次,苏东坡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游览,两岸景色宜人,饮酒间佛印向苏东坡索句,东坡向岸上看了看,用手指了指,笑而不答。佛印向岸上看去,见一条狗正在河边啃骨头,佛印知道苏东坡在跟自己开玩笑,就呵呵一笑,把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折扇丢入河水中。两人心照不宣,抚掌大笑。 原来两人作的是一谐音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诗(尸)”。 (五)、谐音在人名文化中 名字人人都有,它只是区别个体的一个代号。但中国人可不这么看,自古就把名字看的很重,尤其是长辈的名字,就如同本人一样不允许冒犯,皇帝以及尊长的名字更不能冒犯,否则就是犯法,这就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避讳”。 (六)、谐音在商品文化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