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第三单元论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选第三单元论语

文選 第三單元 論語 第一節 概說 一《論語》簡介 孔子門人及其再傳弟子集成。輯錄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漢初所傳的《論語》有古論、齊論、魯論三分。古論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寫成,孔安國曾為之作訓解,但已失傳。齊論為齊人所學;魯論為魯人所傳。東漢鄭玄就魯論篇章,參考齊論,為之作注,今亦殘佚。魏時何晏集漢儒以來各家之說,成《論語集解》,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論語》注本。至唐文宗時始列爲經書,後朱熹又把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爲《四書》。 《論語》共二十篇。 通行的注本有《論語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朱熹有《論語集注》,清劉寶楠有《論語正義》。今人楊伯峻有《論語譯注》。 二 魯國簡史 一) 開創者:周公旦,武王弟。文王在時,旦為孝子,篤仁,異於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輔翼武王,用事居多。 二)初封:武王11年,伐紂,封旦於少昊之虛曲阜。為魯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三)世系: 周公旦-魯公伯禽-考公酋-煬公熙-幽公宰-魏公沸-厲公擢-獻公具-真公濞-武公敖-懿公戲-伯禦-孝公稱-惠公弗湟-隱公息-桓公子允-莊公同-緡公開-嫠公子申-文公興-宣公倭-成公黑肱-襄公午-昭公綢-定公宋-哀公將-悼公寧-元公嘉-穆公顯-共公奮-康公屯-景公偃-平公叔-文公賈-頃公讎(楚考烈王滅魯) 至孔子時,魯國已傳26代,國內季氏強盛,國外三強環視。外患內憂,孔子未能盡材用。 三 孔子生平 一) 出生地: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集解]:陬音騶。孔安國曰:“陬,孔子父叔梁紇所治邑。 [索隱]:陬是邑名,昌平,鄉號。孔子居魯之鄒邑昌平鄉之闕里也。 二) 防叔-伯夏-叔梁紇-孔丘 三) 出生年份:魯襄公22年,公元前551年。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禱於尼丘得孔子。 1《論衡·實知》:“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吹律自知殷宋大夫子氏之世也。” 2《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 3《禮記·檀弓》:“孔子少孤,不知其墓。”鄭玄注:孔子之父與徵在野合而生孔子,徵在恥焉不告。 四) 孔子3歲,父死;未滿17歲,母死。季氏餉士,孔子與往。陽虎咄曰:“季氏餉士,非敢餉子也。”孔子由是退。孔子貧且賤。 五) 孔子生時,魯國勢弱,三強(晉、齊、楚)環視魯國。 《史記·孔子世家》:晉平公淫,六卿擅權,東伐諸侯;楚靈王兵強,陵鑠中國;齊大而近于魯。魯小弱,附于楚則晉怒;附于晉則楚來伐我;不備于齊,齊師侵魯。 孔子35歲,魯亂,孔子適齊。 六)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 七)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孔子行相事。齊欲襲魯君,孔子以禮曆階,誅齊淫樂,齊侯懼,乃止,歸魯侵地而謝過。 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季桓子受齊女樂,孔子去。 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至衛,祿之如魯。前496年,如陳。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56歲。由大司寇攝行相事,有喜色。 七) 公元前485年,孔子自陳來衛。明年(公元前484年)歸魯。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孔子自衛歸魯。原因:季氏用冉有伐齊,有功,思孔子。孔子在外十六年。過衛、陳、蔡、齊、楚,均不得意。 八) 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卒。終年73歲。 四 文義闡釋 第一節 學而 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時:以時,按時。省略介詞。 2習:溫習,演習,實習。子所講功課都與當時政治、社會風俗、軍事活動相聯繫。 3 “說”後寫作“悅”:梁清遠《采榮錄》:“論語一書,首言為學,即曰悅、曰樂、曰君子。此聖人最善誘人處,蓋知人皆憚於學而畏其苦也。是以鼓之以心意之暢適,動之以至美之嘉名,而不得不勉力於此也,此聖人所以為萬世師。” 4朋:同門為朋,同志為友。朋: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如“錫我百朋。”引申為“兩樽”,《詩經·七月》“朋酒斯享。”(P1) 1)背景:《史記·孔子世家》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2)《易》:“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 3)《禮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友天下之善士,故樂。” 5 慍yùn:怨恨,惱怒。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朱熹:“不慍不是大怒,心中略有不平之意便是慍。此非得之深,養之厚者,不能如此。” 譯文:學習,然後按時去溫習,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