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控制方式的9A开关电源MATLAB仿真研究讲述.doc

基于PD控制方式的9A开关电源MATLAB仿真研究讲述.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PD控制方式的9A开关电源MATLAB 仿真研究 0 绪论 Buck变换器最常用的变换器工程上常用的拓扑正激半桥全桥推挽等uck族VIN):12V; 输出电压(VO):5V; 输出电流(IN):9A; 输出电压纹波(Vrr):50mV; 基准电压(Vref):1.5V; 开关频率(fs):100kHz. 设计主电路以及校正网络,使满足以上要求。 2 主电路参数计算 主电路如图1 2.1 电容参数计算 输出电压纹波只与电容C和电容等效电阻有关 通常并未直接给出,但趋于常数,约为,此处取 可得: 取 取 2.2 电感参数计算 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知开关管导通关断满足下列方程 假设: 其中L中串联电阻 可得: 由matlab仿真,得图2,可知当取时,电感电流在8A-9.8A之间脉动,符合的要求 3 补偿网络设计 3.1 原始回路增益函数 采用小信号模型分析方法可得buck变换器原始回路增益函数 假设:PWM锯齿波幅值 采样电阻; 则采样网络传递函数 可得 极点频率 零点频率 原始函数增益为: 相位裕度:40.3° 穿越频率:1.47e3Hz 根据要求相位裕度应达到50°-55° 穿越频率提升到(即10kHz-20kHz) 均不满足,因此需提高其相位裕度,穿越频率。 3.2 PD补偿网络设计 PD补偿网络的传递函数通常以为超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近似代替,超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假设:期望的相位裕度; 穿越频率 为了提高系统穿越频率,则需要在其幅值下降前抬高它的下降速度为-20db/s,才能提高其穿越频率。 因此令:补偿网络零点频率 补偿网络极点频率 则: 公式求得补偿网络增益: 可得: 在不忽略电容等效电阻的情况下,系统低频段多出一个零点,抑制了相位裕度的范围,只使用单一的PD调节难以做到既满足相位裕度,又满足幅值穿越频率。因此这里暂时忽略电容等效电阻带来的影响。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如下: 相位裕度:50° 穿越频率:1.5e4Hz 因此可知,经过校正,系统满足了要求指标 采用脉冲控制理想开关的通断,观察系统突加突卸能力(负载扰动): 由于忽略了电容等效电阻,使得输出电压纹波极小,小于50mv,满足要求。 系统在突加突卸80%负载的时候,电压约有0.2V的波动,恢复时间约为200μs,效果并不很好。 观察系统电源突加突卸能力(电源扰动): 3.3 双零点双极点补偿网络设计 在不忽略电容等效电阻的情况,下面采用双零点双极点的方法调节 双零点双极点补偿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假设: 令:;; 段补偿网络增益近似为: 校正网络增益为: 可得 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如下: 相位裕度:50° 穿越频率:1.5e4Hz 因此可知,经过校正,系统满足了要求指标 观察突加突卸能力: 由图可知: 输出电压纹波小于50mv,满足要求 系统在突加突卸80%负载的时候,电压约有0.2V的波动 恢复时间约为30μs 观察系统电源突加突卸能力(电源扰动): 相比之下,不忽略电容电阻时,双零点双极点的控制方法相比PD的控制方法,更优。 突加突卸恢复时间快 响应时间较慢 超调较小,变化稳定。 4 小结 通过已学的知识,如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等,并且结合了开关电源技术所学知识,才完成了这次的课程设计。 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仅仅靠学习书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解决实际的问题,是需要真正理解知识,联系相关学科,找出他们的关系,而不是将各个学科孤立起来。在考虑问题时候,既然认真计算每个细节,又要考虑整体的可行性,如主电路中电感的取值等等,会间接影响到最后系统的稳定性。如何正确的确定每个参数,是能否达到最优设计的关键。 除此之外,此次课程设计还提高了我查阅资料的能力,有些知识并不能在现有书本上找到,需要自己去借阅图书,上网查找其他的学术文章作为参考。 这次的课程设计也为之后的毕业设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从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许泽刚,李俊生,郭建江.基于电力电子的虚拟综合实验设计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 [2]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5版.科学出版社.2008 [3]王中鲜,赵魁,徐建东.MATLAB建模与仿真应用教程[M].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魏艳君,李向丽,张迪.电力电子电路仿真:MATLAB和PSpice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附录 1主电路参数计算 VIN=12;VO=5;IO=9; L0=1/(0.2*IO*(1/(VIN-VO-0.6) + 1/(VO+0.6))*1e5) %电感值 L=17e-6; T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