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5课 六国年表 课件1.ppt

2015-2016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5课 六国年表 课件1.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5课 六国年表 课件1.ppt

2、文言虚词 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虽:即使 盖若天所助焉????????????????????????????盖若:表示推测,好像……似的。 秦之帝用雍州兴??????????????????????????用,由于。 余于是因《秦记》,???????????????????????因:根据,凭借 3、词类活用 先暴戾,后仁义。????????????????????????先:名词意动,以……为先,把……放在首位。 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东徙:往东迁都的意思。 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世禄:世代保持政治地位和政治特权 矫称蜂出,盟誓不信?????????????????????蜂:象蜜蜂一样 诸夏宾之,比于戎翟?????????????????????比:把……比作 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雄:称雄 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王:名词用如动词,建立王朝之义。 秦之帝用雍州兴?????????????????????????帝:名词用如动词,完成帝业之义。 传曰:“法后王。”???????????????????????法:效法 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耳:名词作状语 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表:名词用如动词,列表编排的意思。 4、文言句式 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状语后置,应理解为:于毫起 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状语后置,比诸侯重 疑难追踪探究 1、《六国年表》的编著特点是什么? 从结构上看,它由两部分组成:一、序文;二、表文。序文和表文相辅相成。序文是表文的高度概括,表文是序文的具体展开,序文对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表文对序文有烘云托月的功能。 从表格上看,它以时间为经,蝉联而下,形成一条历史发展的纵线。以国别为纬,依次排列,形成一条社会空间的横线。纵横交织,旁行斜上,组成了一个综述战国史实的完整而又简明的表格网络。 从标题上看,名曰六国,实记七雄。这样处理的原因在于,年表是依据《秦记》编成的,就以秦国为主,所以只在序文中强调秦国,而拟定篇题时不把秦国计算在内。至于以周为首,是奉周为正统的一种安排。这种安排使各国纪年归于一个共同的旗号之下,年代顺序更显明晰。 从记事上看,春秋诸侯进入战国犹存者,分别归入七雄中最后灭掉该国的年表栏内,亦即,卫附魏表,郑附韩表,鲁蔡附楚表,宋附齐表。 2、如何阅读《六国年表》这类年表? ①、由右往左选择看。例如秦献公十七年至二十三年。这样阅读可以了解和掌握一国在特定阶段内发生的大小事件。 ②、由上往下节取看。例如周显王四十三年至四十八年。这样阅读可以了解和掌握各国在同一时期内发生的大小事件。 ③、单线看,也就是从头至尾专读一表,如秦表或齐表。这样可以梳理出该国从建立到灭亡的环节和链条。 ④、综合看,就是由始至终,由序文到表文通盘阅读。这样可以从宏观上鸟瞰全局,从微观上把握事态,揽战国总体形势于掌上,收七雄风云际会于眼底。在《六国年表序》中,司马迁简明扼要地勾划出了秦国历史的发展线索,又提纲挈领地揭示了春秋到战国的演变过程和阶段性特点。 ⑤、对照看,就是与本纪、世家、列传、书兼观并读,参稽互察。这样会发现司马迁在编写中产生的矛盾现象和史实错误。例如,秦魏彫阴之战是一场大战,秦斩魏军四万五千,《年表》说这次战役发生在魏襄王二年,而《魏世家》记为魏襄王五年,前后相差三年。 * * 《史记》选读 六国年表 以史为鉴,知千秋盛衰兴荣 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 史记 《六国年表》上起周元王元年(前476),下至秦二世卒年(前207),首尾270年。太史公“因《秦记》,踵《春秋》”“表六国时事”,欲观秦并吞天下之迹。读《六国年表》应以秦为主,周之后汉之先,唯秦为尊,所以表列秦于六国之上。此时周王室虽已衰微,但尚未灭亡,故仍列秦于表首。???? 以力而起的秦国,最后统一了六国。司马迁说,不要因为秦国后来的短祚就否定了它的一切,必须看到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是“世异变,成功大”。由此,司马迁提出“法后王”,就是要效法秦的顺应变化以促使国家统一而获得历史前进的政策主张。在汉朝把秦一概骂倒的否定声中,司马迁的识见,犹如一阵惊雷,具有醒人耳目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史记》中“表”的体例特点 2、解读《六国年表序》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内容),掌握读表的方法。 3、体会太史公在其中的历史倾向性 《史记》中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