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与临床题稿.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秋燥与临床 秋燥 一 概述 二 病因病机 三 诊断要点 四 辨证治疗原则 秋燥概述 秋燥是感受燥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 特点为初起以邪在肺卫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 发生在秋季,多见于立秋至小雪之间。 秋燥概述 《内经》 “清气大来,燥之胜也”,“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岁木不及,燥乃大行” “燥胜则干” “燥者润之”,“燥者濡之”,“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 秋燥概述 金元时期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燥类》 当时大多数医家均从内燥来认识燥热为患,朱丹溪的四物汤加减、李东垣的润肠丸等均为内燥而设 秋燥概述 清代喻嘉言《医门法律》立“秋燥论”专篇论述,不仅首创了秋燥病名,并对内燥、外燥做了较系统的论述,认为燥属火热,易伤肺之阴液,治疗“大约以胃气为主,胃土为肺金之母也”,并创制了清燥救肺汤治疗因于肺胃之燥而致的诸气膹郁,诸痿喘呕者。 秋燥概述 “燥病属凉,谓之次寒”——沈日南《燥病论》 “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气为火”——吴鞠通 “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较暮春风温为重” ——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 王孟英、费晋卿等医家认为秋燥有温、凉两类。 秋燥概述 燥有内、外之分,内燥为内伤津血,阴液干枯之证;外燥为秋季外感时令之邪所致,又有温燥、凉燥之别。 本节所讨论之秋燥,实指温燥 与西医学中发于秋季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某些肺部感染等疾病相似。 秋燥病因病机 秋燥病因病机 燥热病邪从口鼻入,以肺为病变中心 喻嘉言所说“燥其先伤上焦华盖”,张景岳亦说“若秋令太过,金气胜而风从之,则肺先受病。” 燥干津液甚,热邪亦伤津液,两邪相合为患故伤津液最速 秋燥病因病机 秋燥病因病机 燥伤阴液为主要病理变化 肺经为病变中心 病程中易损伤肺络,移热胃肠 传变较少,极少病入下焦,病情较轻 秋燥诊断要点 (一)病发于早秋燥热偏盛时节。 (二)初起除具有肺卫表热证外,必伴有口、鼻、咽、唇、皮肤等干燥的见症。 (三)病程中以燥干阴液为主要病理变化,病变重心在肺,影响到胃肠;病情较轻,传变较少,极少出现邪入营血或下焦肝肾的病变。 (四)后期多见肺胃阴伤之证。 四、辨治要点 秋燥辨证原则 邪在肺卫——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 口鼻咽干燥 燥干清窍——发热、口渴、耳鸣、目赤、龈肿、咽痛、 苔黄而干、脉数 燥热壅肺——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喘、胸满胁痛、 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苔薄而干、脉数 秋燥辨证原则 肺燥肠热——咽痒干咳、胸胁疼痛、腹部灼热、大便泄泻、舌红苔黄、脉数 燥伤肺络——咳血 肺燥肠闭——咳嗽不爽而多痰、胸满腹胀、大便秘结、舌红而干 肺胃阴伤——身热已退或身微热、干咳或少痰、口鼻咽唇干燥、口渴、舌干红少苔、脉细数 秋燥辨证原则 气营(血)两燔——身热、口渴、烦躁不安、甚或吐血、咯血、衄血、舌绛苔黄燥、脉数 燥热耗伤肝肾之阴——夜热早凉、口渴、或干咳、或不咳、甚则痉厥、舌干绛、脉虚 秋燥治疗原则 秋燥病的治疗原则是清热润燥并重。 邪在肺卫——辛凉甘润、轻透肺卫 “当以辛凉甘润之方,气燥自平而愈” ——叶天士 邪入气分——清热、泻火、润燥 秋燥治疗原则 燥干清窍——清宣气热、润燥利窍 燥热伤肺——清泄肺热、养阴润燥; 肺燥肠热——清热润肺、清肠坚阴,若兼有络伤咳血,应加入凉血止血药; 肺燥肠闭——肃肺化痰、润肠通便。 秋燥治疗原则 气分燥热炽盛之证,慎用苦寒 “燥证路径无多,故方法甚简,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苦寒者,燥证则惟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汪瑟庵 若须用苦寒药物以泄热者,当与滋润之品同用,中病即止。 秋燥治疗原则 肺胃阴伤——甘寒滋养肺胃阴液 吴鞠通“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 气营(血)两燔——清热凉营、凉血养阴; 燥伤肝肾之阴——滋填真阴、潜镇虚风 秋燥治疗原则 上燥治气:针对秋燥病初起,燥热郁闭肺气, 燥伤肺之津液的病变提出的治疗方法。 中燥增液:郁滞在肺之燥热化火,移热于胃肠,导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