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设家庭农场,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建设家庭农场,推进农村文化产业
建设家庭农场 推进农村文化产业
建设家庭农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乡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已是势所必然,农村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同时,如何加速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农村文化发展后劲,是很多文化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关键是紧扣农民的文化需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农村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农村文化旅游,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发展后劲。
背景回顾: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模式。“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模式的提出和确认,对于我国目前刚刚走上规模化发展阶段的乡村与农业旅游的提升转型来说,正是一个具有广阔创新空间的发展机会。?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2014年2月24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握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工作指导要求、管理服务制度、相关扶持政策、社会化服务、人才支撑政策、家庭农场的联合与合作等十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 有相当一大部分已经迈上小康之路。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突出表现在:
第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消费偏低。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将、打牌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一些娱乐项目是“带彩”的便是对输赢几个小钱来消遣时间,农闲时节,赌博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农民在封建迷信上花费了大量时间,耗费不少钱财,多数农民没有文化消费概念。
第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专业文化干部人员少、待遇低、水平不高。尽管乡有文化站,但专职干部不专用,经常被抽调去做其他应急的工作。在机构改革中,有些文化站面临被取消编制的危机,致使专职干部人心慌慌。而村里的文化室多是为创建而设,一室多功能, 随上级部门的检查而改变。这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第三, 领导重视不够,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农村文化土壤荒漠化, 关键是因为缺乏能够提供健康休闲的场所和配套设施。人力、财力、物力供应不足是目前许多农村文化建设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农村文化的贫瘠我们政府要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纵观全国各地的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把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简单的看成给农村多送几场慰问演出,给农民多放几次电影,等等,却没有考虑送出去的文艺给农民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效应,能多大程度促进当地的精神文化建设? 这样的送文艺能解决农民一时的胃口,却不能解决农民一世的胃口。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第五,近年来,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农村只留下老少两头,发展动力不足。农村的老年人虽对当地人文历史熟悉但难以有精力将其发扬,不可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儿童更不可能,而能够承上启下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不仅不能使当地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反而会导致农村优秀文化难以传承从而消亡,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家庭农场建设有益于提升乡村旅游
“家庭农场”,是一种土地集中、集约经营和农业经济多元、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国际上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新方向,特别是进入工业化阶段之后,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农业都市化”趋势正引领着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转型,即由传统的单一农作物生产模式向为城市生活服务的定制化“生产——服务一体化”模式转变。德国于1983年对其1919年制定的《市民农园法》进行修订,着力促进传统农业由生产型向以农耕体验与休闲度假为特征的农业旅游转变;日本也在1990年实施了《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通过立法的形式,推动50至100公顷的大面积体验型休闲农园的旅游化发展。
中国自1982年开始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在专题学习恪守“六大纪律”筑牢思想根基研讨交流发言材(10篇).docx
- 《稻草人》读书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教学设计.pdf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假期有收获(精品课件).ppt
- 2024全国交管12123驾驶证学法减分(学法免分)考试题库与参考答案.docx VIP
- 第2课 在线信息的搜索 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pdf
- 2024年乡镇平安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精选9篇).docx VIP
- GBT 1.1-2020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授课讲解文件资料.pdf
- 双频大张角射灯天线产品规格书.pdf
- 宇通客车营运能力分析.docx
- 红色大气简约风红色经典故事PPT模板.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