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历年司考试题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制史历年司考试题及答案法制史历年司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司考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16.宋承唐律,仍实行唐制“七出”、“三不去”的离婚制度,但在离婚或改嫁方面也有变通。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变通规定?   A.“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的,准妻改嫁或离婚   B.“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减一等”   C.夫亡,妻“若改适(嫁),其见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费用”   D.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   17.《折狱龟鉴》载一案例:张泳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遂使讯之。云:“夫暴卒。”乃付吏穷治。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乃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泳。泳使呼出,厚加赏方,问所知之由,并令鞫其事,盖尝害夫,亦用此谋。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俱刑于市。关于本案,张泳运用了下列哪一断案方法?   A.《春秋》决狱   B.“听讼”、“断狱”   C.“据状断之”   D.九卿会审   18.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历史地位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   B.《北魏律》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C.《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仅含刑事内容的法典   D.《大明会典》以《元典章》为渊源,为《大清会典》所承继    16.据史书载,以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下列哪一选项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   A.“偶语诗书”   B.“以古非今”   C.“非所宜言”   D.“失刑”   17.关于明代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明朱元璋认为,“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B.明律确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刑罚原则   C.《大明会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   D.明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   18.清乾隆律学家、名幕王又槐对谋杀和故杀的有关论述:   ①“谋杀者,蓄念于未杀之先;故杀者,起意于殴杀之时。”   ②“谋杀则定计而行,死者猝不及防、势不能敌,或以金刃,或以毒药,或以他物,或驱赴水火,或伺于隐蔽处所,即时致死,并无争斗情形,方为谋杀。”   ③“故杀乃因斗殴、谋殴而起,或因忆及夙嫌,或因畏其报复,或虑其控官难制,或恶其无耻滋事,或恐其遗祸受害。在兄弟,或利其赀财肥己;在夫妻,或恨其妒悍不逊。临时起意,故打重伤、多伤,伤多及致死处所而死者是也。”   据此,下列最可能被认定为谋杀者的是哪一选项?   A.张某将浦某拖倒在地,骑于身将其打伤。浦某胞弟见状,情急之下用木耙击中张某顶心,张某立时毙命   B.洪某因父为赵某所杀,立志复仇。后,洪某趁赵某独自上山之机,将其杀死   C.卢某欲拉林某入伙盗窃,林某不允并声称将其送官。卢某恐其败露欲杀之,当即将林某推倒在地,揢伤其咽喉并用腰带套其脖颈,林某窒息而死   D.雇主李朱氏责骂刘某干活不勤,刘某愧忿不甘,拿起菜刀将李朱氏砍倒。刘某逃跑之际,被李朱氏4岁的外孙韩某拉住衣服并大声呼救,刘某将其推倒在地并连砍数刀,致其立时毙命   19.关于中外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西周“七出”、“三不去”、“六礼”等婚姻法律的原则和制度,多为后世法律所继承和采用   B.汉代“秋冬行刑”的死刑执行制度,对唐、明、清的法律制度有着深远影响   C.清末规定的法官和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监狱及狱政管理的改良制度,是清末司法体制上的重大变化   D.法国国民会议于1787年8月26日通过《独立宣言》,这一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 2010年 13.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封建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一般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B.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所有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C.亲亲得相首匿的本意在于尊崇伦理亲情 D.亲亲得相首匿的法旨在于宽宥缘自亲情发生的隐匿犯罪亲属的行为 14.中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B.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 C.1910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