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中培养高职生的人文要素(共5972字).docVIP

古诗文教学中培养高职生的人文要素(共5972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文教学中培养高职生的人文要素(共5972字)

古诗文教学中培养高职生的人文要素(共5972字) 一、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文要素举隅 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哲学、音乐、文学乃至自然科学知识等各种路径。语文学科是表情载道的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内容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有浸润其中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感和传统文化。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富含深邃的文化素养。而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高职语文教材的选择应不拘一格,必要时辅以教学讲义或书面文稿、电子文档。以古诗文为教学内容,对培育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有着适宜的条件,对古典文化的坚守与传播,即是对人文精神的光大与弘扬,可以引导高职学生向善求真求美,多角度促进和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 (一)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理解传统精神 “文化”一般指含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和蕴含在古典文学(包括古诗文)、音乐、绘画和美术等诸多载体中。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动力,是引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传统文化的精神具备刚健有为、讲和贵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等基本特点。高职语文教学应循循善诱,一以贯之,剖析之、教育之、强化之。 1.刚健有为《周易》言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激励高职院校学生奋发图强,以职业技能为立身之本,去争创一流技术,去历练一等人格。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不避艰险。”《论语》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亦有“当仁,不让于师”等,皆提倡立志有为,志存高远。 2.讲和贵中体现在个人与他人利益关系,包括与社会、与用人单位等关系。《周易》言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深厚的职业道德育人利物,以宽厚的学识创造社会财富,培育职业院校学生团队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技高德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乃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的一种全面性。 3.崇德利用体现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与外物或者与物质的关系。“崇德”反映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礼记》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重德乃职教之首义。“利用”载于《尚书》:“正德,利用”,孔颖达疏:“利用者谓在上节俭,以利而用,使财物殷阜,利民之用。”4.天人协调强调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统一性。《周易》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在高职语文教学始终,《千家诗》、《古文观止》等名篇佳作,皆可信手拈来,为教学所用,激励高职生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培育良好的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 (二)美德修养教育 诸如勇气、自信等凡可以给人自我增添力量的对象,皆可称之为美德。《史记》云:“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力也哉!”当节俭、感恩、仁义和事业等在心灵中扎下根时,会形成一种道德品性。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善良的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和职业理想追求之中。美德好习惯之一便是时感养育心。《诗经》有节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之感,也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之识,更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之慨。万爱千恩百苦,疼爱我者孰如父母?美德好习惯之二便是常怀感恩心。感恩是一种善良的美德,懂得感恩的人,能对一花一草、一山一水表示谢意,其人生必定丰实而富足。古有结草衔环、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典故,亦有饮水思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劝语,皆可为教学目标服务。美德好习惯之三便是怀仁义心。孟子提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认为“仁、义、礼、智”四种品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每个人都存有“仁爱”的美德,所以在社会中才有层出不穷的英雄行为;每当国家遭到外敌侵犯时,才有保家、卫国、平定天下的英雄人物出现。礼义是古代社会并存的美德,“以礼存心,以礼敬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也是君子异于凡夫之处。美德好习惯之四便是节俭的品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高职语文有司马光《训俭示康》以俭为美德,提出:“俭,德之共也。”“众人皆以奢糜为荣,吾心独以俭为美。”并明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分析节俭的益处,指出节俭与修养相联。美德教育目标之一便是使学生树立强烈的事业心。事业心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执着追求的情感、坚定不移的信念。努力成就一番事业是职业学生必须具有的美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