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观念对审美文化的作用因素(共2866字).docVIP

哲学观念对审美文化的作用因素(共2866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哲学观念对审美文化的作用因素(共2866字)

哲学观念对审美文化的作用因素(共2866字) 本文 《周易》和《老子》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古老最优秀的思想,它们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讨论宇宙的本源时都归结为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原素,在讨论宇宙变化时都归结为阴阳的矛盾运动,《易》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老》言“反者道之动”。因为《易》与《老》的相通性,所以他们往往会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因此,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长沙先后发掘出战国西汉时期的帛画的同时,也发现了专讲阴阳家思想的“术数”帛书(1942年子弹库)、帛书《老子》帛书《周易》(1973年马王堆汉墓),其中,帛画共计14幅,占全国发现的楚汉帛画的半数以上。帛画与帛书同时同地发现,既证明了中国传统的“书画同源”说法的正确性,又有力的证明了《周易》、《老子》等学说对湘楚绘画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帛书帛画同时同地发现,但是在研究时,却走向了殊途,帛书研究重在文字解读、版本流传、思想内容,而帛画的研究亦侧重于审美旨趣、结构布局、文化影响。很少有研究者把帛书的思想内容与帛画的审美旨趣结合起来探讨。我们认为,既然长沙战国楚墓、马王堆汉墓在出土帛画时同时出土帛书《易经》、帛书《老子》和帛书阴阳术数,就完全有理由相信,战国秦汉时代长沙地区文化中深受阴阳二元辩证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楚人对以“两”、“对”、“双”并置形式的执着和迷恋。长沙出土的帛画,这种现象颇为明显。如马王堆1号汉墓T形帛画,画面物体多为成双结对出现,如帛画上段有双龙、双奔兽、双飞鹤、双豹、双司阍;中段有双飞龙、双鸟、双豹、双人首鸟身像;下段有双龟、双鸱、双羊状怪兽和双鲸。另外,天门是双柱,悬铎是双流苏,连升腾的云朵、张扬的帷幔也是成双成对。马王堆3号汉墓T形帛画与1号汉墓T形帛画结构颇为相似,画面图形也大多成对出现,亦有双飞龙、双腾龙、双奔马、双司阍、双鸟、双鲸等。《太一将行图》虽残缺不齐,但依稀可见下有双龙,中间一排四人两两成对。长沙帛画的这种对“两”、“对”、“双”结构的迷恋,与楚地其他地方发现的文物呈现出惊人的相似。如楚地出土的“彩绘龙凤纹木雕漆豆”附有双耳,“楚王酓章镈”顶部饰双龙,“彩绘羽觞”饰以双耳、对凤,“彩绘凤鸟纹木雕漆座屏”雕双凤争蛇、双鹿对驰、双雀衔蛇,“虎座凤鸟漆木架鼓”以双龙为座、双凤为架,“双头镇墓兽”以双头曲颈相连等。长沙帛画的这种对“两”、“对”、“双”结构的迷恋还与屈原《离骚》中整饬工整的文学审美也存在着一致性。总之,无论是楚长沙帛画,抑或是楚国其他文物,还是楚国的文学,其呈现的“两”“对”“双”图形或事物,如果上升到哲学高度去认识与理解,明显可证是受到了《周易》、《老子》阴阳二元辩证哲学思想的影响,或者是这种哲学观念在审美文化中的再现。 其次,体现在楚人对于对称式造型的热衷和对平稳均衡之感的追求。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的两幅T形帛画都采用了端庄平稳的对称式构图,两幅帛画均以缠结的双龙为中心,向上下同时发展形成对称均衡的大结构。以1号墓T形帛画为例,画面图形以帛画宽度的中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分布,是一种典型的对称式构图。如上段天界的飞龙、奔跑的怪兽、天门、攀腾于门上的双豹、拱手对坐的司阍,都是两两相对,分列画的左右,大小、形状、动态甚至色彩都几乎完全一致,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也都是左右对称造型,下段穿璧的长龙、张扬的帷幔、人首鸟身像、豹、大龟、鸱、羊状怪兽和交尾的巨鲸更是成对地左右并置,呈完全对称状态。而对于一些不对称构图的帛画,楚人也作了一些颇具智慧的特殊处理,力求画面达到一种平稳均衡之感。如《人物御龙帛画》,其构图虽不对称,但画中对称式造型的舆盖和首尾相翘成“U”字形的飞龙,却给人一种均衡对称之美,而站立于龙尾的仙鹤更是巧妙地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又如《人物龙凤帛画》,其画面构图虽自由随意,但左上方的龙凤与下方的人物,一向左靠,一向右退,形成一种反向的张力,使画面呈现平衡稳定之态。“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长沙帛画中这些对画面平衡的细节处理,使画面出现一种阴阳平衡之态,反映出楚人万变守其中、阴阳协调合一的阴阳辩证审美思想。比较与马王堆汉墓帛画同时期的山东金雀山汉墓帛画,我们发现二者在构图方面区别较大,金雀山汉墓帛画注重描画人间生活场景,画面人物分布自由,形象大小、比例动态均各不相同,构图甚显随意。而马王堆汉墓帛画构图端庄对称,摆设匀称,布局工整,画面呈现一种端庄肃穆之感。楚人的这种对称式结构在战国楚地其他出土文物中多有反映,如“铸客铜升鼎”、“铜镬鼎”、“曾侯乙铜冰鉴”、“彩绘对凤纹漆圆耳杯”、“透雕漆木禁”、“彩绘云龙纹漆酒具盒”、“彩绘龙凤纹木雕漆豆”、“楚王酓章镈”、“攫蛇铜鹰”、“青铜鹿角立凤”以及随州擂鼓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