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灌溉工具 B、冶铁工具 C、播种工具 D、纺织工具 2、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应出自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私营企业 3、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态中出现最早的是: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下列各项,最能代表东汉冶铁技术进步的是: A、煤成为冶铁燃料 B、水力鼓风冶铁 C、低温炼钢的技术 D、发明灌钢法 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 (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8分) 古代制瓷技术的成熟始于: A、商周 B、东汉 C、魏晋 D、隋唐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成雇佣关系的产生 D、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其闻名天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全国高考卷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问题1:说明我国古代衣料来源经历的变化? 问题2:“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南方经济特点。这能否说明当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什么? 问题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原料的主要原因? 1.宋元以前,上层人衣丝,下层人衣麻;宋元以后棉布取代麻布。 2、不能说明,尽管工商业相对发达,但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3、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 中国丝绸大量外销始于: A、西汉 B、东汉 C、元朝 D、唐朝 下列手工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B.棉织业C.造纸业D印刷业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农耕文化的发达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 * 三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 二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 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 【高考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它主要包括三种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概念:什么是手工业?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材料一:凡工之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工皮者工五,设色者之工五,刮摩者之工五。 《考工记》 材料三:明初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昂贵,很快衰落下去。 材料二:官府工匠 相语以事,相事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智。 《管子》 材料四: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在强制劳动、囚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