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河三角洲地区多水源联合调度及其环境效应.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多水源联合调度及其环境效应
张福存卜2安永会1’2李旭峰2
摘要:黄河三角洲地区南部广饶县处于淄河冲洪积平原与三角洲海积冲积平原交接部位,浅层(60m)含水层由南
向北由全淡水的单层结构变为上咸水下淡水的双层结构。1975—2000年,随着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出现一系列环境
问题,区域水位以1.27m/a的速度下降;水井出水量衰减1/2—1/3;因形成以花园和稻庄为中心的降落漏斗而造成
北部成水以3.0km2/a的速度向南入侵。
建立该区地下水、地表水和引黄河水多水源联合调度优化模型,其目标函数是使各时段研究区地下水位降深之
和最小,其约束条件包括供水量、开采井取水量、引黄河水量、节水量、水位等。由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组成的优
化模型为一线性规划模型,决策变量为各规划时段内各亚区地下水开采量、引地表水灌溉量、引水补给地下水量及
节水量。依据水源条件、现有水利工程、含水层性能和地形,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区、23个子区;模型优化时段为
2000—2010年,共11个时间段。
预测结果表明,每个区采取包括节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拦蓄地表水或引黄河水补给地下水、井灌区改为渠
灌等不同措施,到2010年,花园和稻庄漏斗中心水位将分别由过去的低于一20rn上升为一14.00m和一12.66in,0m标高
水位等值线圈闭面积由1997年的32lkm2减小到125.7
km2;到2003年后,能够在稻庄北部形成反漏斗(淡水帷幕),
阻止北部成水入侵。环境效应显著。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地区 多水源联合调度环境效应
1 前言
黄河三角洲地区广饶县小清河以南地区属淄河冲积洪积平原,地形自南向北缓倾斜。埋深小于
60m的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由南向北逐渐由全淡水的单层结构变为上成水下淡水的双层结构。天然状
态下,地下水位埋深2—4m,由南向北径流。随着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水位迅速下降,形成了以花
咸淡水之间的水动力平衡被破坏,从而造成北部咸水向南入侵,1976一1996年累计入侵面积
3.0km2/a,最快时6.8
km2/a。同时,水位持续下降导致含水层单井出水量衰减1/2—2/3,加剧
了供需矛盾。
本文以广饶县为研究对象,以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为基础,拟通过地下水、当地地表水
J,
及引黄客水等多水源进行联合优化调度研究,提出优化方案,并预测其环境效应。【l’0
2浅层地下水水流数值模拟与预报模型
浅层地下水数值模型研究区范围,北部以小清河为界,东西和南部基本以县界为边界,包括了
广饶县境内井灌区和部分成水区,总计算面积为445km2。
2.1浅层地下水水流系统概念模型
研究区南部为补给边界,概化为二类流量边界;小清河为排泄边界,概化为一类已知水位边界;
东西边界基本平行于地下水流向,概化为二类流量边界;浅层水顶部接受大气降水、灌溉水回归、
河渠渗漏等补给,皆概化为平面上入渗强度,人工开采概化为平面上开采排泄强度;浅层水含水层
组和中深层承压含水层组之间为稳定分布的厚粘土层,忽略两层水之间的水量交换,即底部作为隔
594
水边界。含水层概化为非均质各向同性,地下水流以平面径流为主,服从达西定律,概化为潜水二
维非稳定平面流。“。
2.2数学模型
依据上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浅层地下水流的数学模型为:
式中:
H(x,Y,0)=Ho(x,Y)
H(x,Y,f)l,。=日l(x,Y,f)
K(H—B)a-Z
r2:一g(x,y,f)
∥,z
H——浅层地下水水位标高,m;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B——含水层底板标高,m:
“——含水层给水度,无量纲;
Q,——降水入渗,灌溉水回归河渠渗漏综合补给强度,m/d;
Q。——浅层水开采强度或地面蒸发强度,m/d;
Hcr一初始水位标高,m;
Ht——一类边界水位标高,m;
q——二类边界单宽流量,m2/d;
x,y——坐标,m;
t——时间,d;
r-, 11:——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