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河三门峡库区及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研究.pdf
三、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及泥沙输移 ‘251’
黄河三门峡库区及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研究
郭庆超陆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44)
摘要:黄河下游河道及建于黄河上水库的水流输沙能力的确定是数学模型模拟黄河泥沙运动和河床变
形的重要基础。本文在收集大量的天然实测资料基础上,对黄河三门峡水库及下游河道的水流输沙能力
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韩其为的非均匀泥沙挟沙能力公式可以应用于黄河的河道和水库,既能较
好地模拟低含沙的水流输沙能力,也能计算高含沙水流的输沙能力,还能模拟更高含沙水流特有的“高
含沙回头”现象。研究还表明,挟沙能力系数在三门峡水库和黄河下游河道可分别取值为O.04和0.03,
而挟沙能力指数则可以取为恒定值0.92。
关键词:挟沙能力高含沙黄河三门峡水库
1前言
本文所说的河道水流输沙能力与泥沙运动力学理论所说的水流挟沙能力在概念上是
有区别的。水流挟沙能力是指在一定水流、泥沙和断面形态条件下,河床处于平衡状态
时,水流所能挟带的最大含沙量(或称临界含沙量)。当来流的含沙量大于临界值时,水
流处于超饱和状态,河床将发生淤积;反之,当低于这个临界值时,水流处于次饱和状
态,转而向河床寻求泥沙补给,造成河床冲刷。通过这种淤积或冲刷,使水体中的含沙
量逐渐恢复到临界值,从而达到新的不冲不淤的平衡状态。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一条河
流处于完全的冲淤平衡中,总是处在冲淤交替之中,其水流含沙量时而大于挟沙能力,
时而小于挟沙能力,很难测量到真正平衡时的挟沙能力。因此,对于天然河流中直接采
用具有严格物理意义的水流挟沙能力的概念是不合适的。为此,在天然河道中一般采用
水流输沙能力的概念。水流输沙能力是指在一条河流长期的自然演变和自我调整中所形
成的与其河道断面形态、水沙条件、河床组成、流域产沙特点等因素相适应的可以反映
该河道长期演变的代表含沙量。
水流挟沙能力是河流动力学的基本问题,是河床演变的分析和河道整治工程的设计
的重要基础,是预测河道演变的重要物理变量。在现实中,天然河道通常并不存在真正
意义上的冲淤平衡状态,总是在有冲有淤之中进行不断的调整,很难寻找到严格意义上
的水流挟沙能力。在理论上,尽管有很多描述水流挟沙能力的公式…,但目前尚难找到
一个可以普遍适用于不同河流且系数取值不变的挟沙能力计算公式。多数公式的应用范
基金项目:本项研究得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资助,项目编号:泥集05ZD01。
作者简介:郭庆超,男,1965年出生,安徽六安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江河湖库及河口海岸的水流及泥沙
工程的科研工作。
.252. 第六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围是很有限的,有的公式虽然应用范围较广,但系数难以确定,而且对于不同的河流系
数差别可能很大;有的公式只适应于某一条河流,对其他河流不仅系数差别很大,甚至
连公式的形式也有很大不同,应用起来极为不便。在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中,经常发现
同一个挟沙能力公式在不同的河流中,系数不同,甚至在同一条河流中河道和水库的挟
沙能力系数也不同,如黄河下游的挟沙能力系数是0.03,但三门峡库区是0.04,长江下
游是0.017,而三峡水库则为0.03。在现阶段,企图推导出一个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而
且不需要实测资料率定,可直接用于河道冲淤演变的工程计算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众
多的水流挟沙能力公式中,寻找一个便于河床演变工程计算,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公式
形式相对固定,系数容易率定,适用范围较广,又能达到一定工程计算精度要求的河道
输沙能力公式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为此,本文以黄河为例,从黄河三门峡水库和下游河道的水流和泥沙实测资料出发,
以在公式形式上与张瑞瑾型相类似的由韩其为推导的非均匀泥沙的高低含沙量统一的挟
沙能力公式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来检查作者以前在众多科研项目中所采用的这个公式是
否合适,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在不同河流的河道泥沙冲淤的工程计算中,如何确定挟沙能
力系数和指数提供参考
2水流挟沙能力研究回顾
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的关键在于如何计算水流挟沙能力、悬移质以及床沙级配的
调整,特别是对于像黄河下游这样高含沙水流更是如此。比较有代表的水流挟沙能力公
式是1959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流挟沙研究组建立的公式[21。张瑞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黄檗中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pdf
- 黄沙地铁商住项目超限高层结构方案设计.pdf
- 黄河18411843年连年大水与地震.pdf
- 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pdf
-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拦河闸混凝土表层防碳化施工处理.pdf
- 黄河三角洲北部海滩表层沉积物对水动力的响应分析.pdf
- 黄河三角洲地区多水源联合调度及其环境效应.pdf
- 黄河三角洲飞雁滩沉积物颗粒度分布和粒度参数特征及水动力解释.pdf
- 黄河上游地区秋季对流云回波特征分析.pdf
- 黄河上游某水利枢纽排沙洞锚具槽渗油处理试验.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