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曲霉液体发酵分泌纤维素酶系特性的研究.pdf
酶制剂鬻瑞烈襞糕褓丽丽瓣r—————~———————一
黑曲霉液体发酵纷泌
纤维素酶系特性的研究
戴四发1,贺淹才2,谢德镳3,陈鹭江3
(1.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合肥233100;
330045)
2.华侨大学化工学院,‘泉州 362011;3.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昌
摘要:研究黑曲霉在液体发酵条件下分泌纤维素酶系的分泌特性及不同浓度葡萄糖和酵母
膏对分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纤维素粉或麦麸分别为单独或混合碳源时,酶系各组分
的最高酶活,比酶活及最高酶活形成时间均有较大差异,其中以混合碳源(1.o%纤维素粉+
2.0%麦麸)最佳。葡萄糖能明显延长cl最高酶活形成时间,但酵母膏对各组分酶活几乎均
无影响;葡萄糖在浓度小于0.1%和大干0.05%时分别显著促进c1和抑制cx的分泌,而不同
浓度均能促进pG分泌,分别降低cl及提高o【和pG的比酶活;酵母膏能降低&最高酶活及
各组分比酶活,浓度小于0.4%时对c1和pG的分泌有明显促进作用。三种组分酶的分泌规律
和酶系不同时期的均衡性极不相同,葡萄糖对c】和_BG分泌规律有较明显的改变,酵母膏对
各组分均影响极小。
关键词:黑曲霉;液体发酵;纤维素酶系;分泌特性
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系(CelMase
system)是一类复杂的复合酶,一般被认为包括三种水解酶,即
4
内切葡聚糖酶[endoglucanase;1,4(1,3,1,4).pD.ghlcm
切纤维二糖水解酶(∞H)]和肛葡萄糖苷酶(B-glueosidase;昏D—glucoside
简称阢,亦称纤维二糖酶)。C1酶与C】【酶又存有多种异构酶。只有各组分酶共同协同作用才能将纤维
畜牧业、能源开发、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工业、酿造业、纺织业及环境污染治理等多个领域(戴四
发等,2001)。
关于黑曲霉纤维素酶系的分泌特性方面,早期报道显示,研究者们一般都是通过固体发酵方式,
报道,本文就这方面对黑曲霉纤维素酶系在液体发酵条件下的分泌特性及一些营养物的影
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为今后关于真菌纤维素酶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一定借鉴。
纤维素酶
1材料与方法
1.1菌种及来源
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3.316,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组提供。
1.2培养基与菌种保藏
1.2.i斜面培养基
马铃薯汁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将孢子接种于斜面培养基,28℃培养,待形成一层绿色孢子后(约
7d)于4。C保藏备用。
1.2.2基础培养基
加浓的Mandles盐(曲音波等,1984)添加1+o%纤维素粉和2.O%麦麸。
1.2.3产酶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营养物质。
1.3孢子悬液与酶液制备
1.3.1孢子悬液制备
从新长成的斜面洗下孢子,以磁力搅拌器搅拌约20rain,打散孢子后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调节孢
107个/ml。
子浓度至(1.00±0.05)x
1.3.2酶液制备
ml摇瓶中,转速190r/rain,
将孢子悬液以10%(v/v)接种量接人装有50Ⅱd产酶培养基的250
000
28。C发酵培养,取适量发酵液,4r/miIl离心15min,以0.1M磷酸氢二钠一0.1M柠檬酸缓冲液适当
稀释上清液即为酶液。
1.4定糖分析
DNS法,参照中山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教研室的测定方法(1979),以葡萄糖为标准,以相同稀释
倍数的酶液作为空白对照。
1.5蛋白质测定
Bradford法(Nisizawa等,1972),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
1.6酶活测定和比酶活(U0)计算
参照中山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教研室(1979)测定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