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平竞争拉低价格 医械市场呈结件构性饱和.docVIP

低水平竞争拉低价格 医械市场呈结件构性饱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水平竞争拉低价格 医械市场呈结构性饱和?   近来,媒体频频爆出“医疗器械流通有黑幕”,政府也开始针对这一领域采取限价措施。一时间,只要提到医疗器械行业,人们就联想到天价、暴利等词汇。事实果真如此吗?业内人士撰文指出,医械行业不是暴利行业,正相反的是,该行业已经出现了某些市场趋于饱和的前兆,例如同质产品的恶性价格战,而今后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任何对于高额利润盲目乐观的期待,无视市场现状的莽撞行动都将招致失败。为此,本刊连续两期刊登此文,以期引起业内外关注。    ——编者按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已达到548亿元每年,其中高技术医疗设备约100亿元,并且以每年14%~15%的速度增长。2005年,国内市场容量已达到600亿元人民币。据行业统计数字,当前我国医疗设备市场的总价值约为12亿美元,预计到2006年底将增加至17亿美元,未来5~7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   预计市场大小应从两个方面来看:市场容量和消费额,以及新产品注册的数量。2004年,全国共注册境内一、二类医疗器械产品7088个,增长27%;三类医疗器械2137个,增长62%;港澳台医疗器械84个,增长110%;进口医疗器械2853个,增长51%。如加上历年来累积的境内外注册产品,医疗器械品种堪称数量庞大。当前,医疗器械已成为继医药保健品类商品之后的第二大进出口商品。但是,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果真如上述数据显示的那样如火如荼,购销两旺吗?   低端产品赢利困难   经过几年的努力,整顿国内医药市场秩序的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果,部分药品价格下降幅度明显。在市场洗礼下,一些药品经销商把目光转向了医疗器械经营。现在全国究竟有多少家医疗器械经销商呢?暂时还没有权威数据。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在新疆这样一个边远省区,截止到2005年10月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就达675家,集中于乌鲁木齐市的约600家。如果将医疗器械发达的东南部省区计算在内,全国范围内大小经营企业,再加上“跑单帮”的个体户,经销队伍相当可观。数量如此庞大的经营商家,他们果真都能赚大钱?   医疗器械小到棉签、创可贴、家庭理疗仪等,大到MRI、CT系统,再加上人体植入物,以及医院装备,品种可达数万种之多。国外高档机型或处于技术领先的产品,并非是想代理就能代理的,它们有着严格的代理权限、售后服务和年销量指标。因此,在全国众多的销售队伍中,有相当多的销售人员卖的是低价值、技术含量不高的国产品。拿一次性输液、注射产品来说,目前市场容量仅30多亿元,却容纳了300多家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有业内人士估计,全国300多家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厂家里,真正盈利的只有10%左右。   浙江玉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钱云周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从事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他说:“现在的利润状况是我从事这个行业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我们基本上只能靠生产一些高端产品来盈利,普通产品都处于亏损状态。”   再说医用监护仪。经过几年发展,已发展成为以深圳为中心的企业群。为数众多的企业不断竞争,国内市场上单台售价和利润率不断下滑。不得已,以深圳迈瑞为首的企业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国外市场,并因此获得成功。究其原因,因为普通监护仪制造的准入门槛并不高。   除此以外,家用保健、理疗用的按摩器、血压计等国产小型器械的日子也艰难不已,大量同质重复的产品使市场充满火药味。一位资深人士回忆当年的“好时光”时,这样说:“那段时间,只要能以合适的价格买到芯片,在国内做个铁皮壳子装上,就能卖个好价钱。”   今非昔比,眼下又有市场传言,黑白超声市场火暴,需求旺盛。于是几乎一夜之间,国内又冒出了不少黑白超生产商,他们玩的基本都是“攒”的手法。就如同监护仪,买来黑白超生设备的主要部件,装上显示器,配上架子、轮子就可以出售了,价格低到2万~3万元一台。但却极少听说有商家敢随意“攒”彩超,特别是三维彩超。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些国产低值器械、一次性耗材以及准入门槛不高的OEM(贴牌生产)等品种,已出现产能过剩状况。大型企业由于有自己的产品,销售网点稳定,固定客户多,还能生存。但大量二级、三级代理商的日子一点都不轻松。如果再加上医院的拖欠款,更可谓雪上加霜。不少低级别代理商,半年前还在大小博览会上露个面,过不了多久,再打电话联系时,就已人去楼空。   进口产品风光不再   圈外人士已认定医疗器械行业意味着暴利。不错,十年前当医院向国外企业洞开引进大门的时候,这个行业的确风光无限。当时,业内推销方式还很原始,却十分有效。有些人只需要往医院发信,接下来就等着医院提着现金上门提货。甚至连国外的二手货、垃圾货,医院也照单全收。   十年过去了,进口高档机型利润仍暴利不止?实际情况,远不像圈外人想像的那样简单。经过多年发展,

文档评论(0)

zzabc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