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处世(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论处世(上).doc

孔子论处世(上)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君子讲团结,但不是相互勾结;小人是相互勾结,而不讲团结。   “周”和“比”都有与人亲近之意,但“周”公而“比”私。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根本区别就体现在公私、义利上。君子对于人,完全站在道义的立场上,没有亲疏厚薄之分,不以私交的深浅或是派系的异同而有所好恶,所以能够扶危济困,不以盛衰变节;小人则不然,他们交友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常常不辨是非、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战国策?楚策》说:“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正是“小人比而不周”的真实写照。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富弼等人锐意改革弊政,却被保守派诬指为“朋党”。欧阳修见此乃写《朋党论》一文,加以驳斥。其中说到“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君主应该“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可见,真正的朋友,是君子之交、道义之交,与亲疏利益无关。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论语?为政》   多听别人的意见,把有疑惑的问题放在一边,其余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也要谨慎小心地说出来,这样就能减少过失;多看别人的做法,有疑惑不清的地方暂时搁下,其余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也要谨慎小心地去做,那么就能减少后悔。   孔子的学生子张向老师请教谋求官职俸禄的方法,孔子说了这句话,核心思想是“慎言慎行”“寡尤寡悔”。谨慎地做事情特别是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不意味着胆小和保守,在中国历史上“大意失荆州”的事例不胜枚举。工作中,我们最怕的不是遇见难题,而是疏忽大意、不够谨慎。一个小数点出了错,可能造成飞船无法安全返回;一句信口开河的话,可能需要做很多工作来弥补;一个没有深思熟虑的决定,可能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老子说:“多易必多难。”表达的也正是如果把工作看得简单了,就必然会带来麻烦的道理。   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   只要看一看这个人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哪一类人了。   孔子多次论述了过错对于观察判断一个人的作用。“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不贰过”(《论语?雍也》),“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等等。人的道德境界,影响着他的一言一行,即使是犯下错误,也能从细节观察其品性。从犯错来观察了解一个人的品行,主要是看他犯错后的表现――是认识到不足还是文过饰非,是从此悔改还是继续我行我素。所以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在于知错能改;而道德败坏之人,则会固执己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一错再错,最终不可收拾。所以刘备临终前告诫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欧阳修在《与高司谏书》中说“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梅妻鹤子”的学者林逋在《省心录》说“有过知悔者,不失为君子;知过遂非者,其小人欤”等等。道理其实很简单,人不怕犯错,只怕知错不改。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的是法令制度,小人关心的是小恩小惠。   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因此重视与国计民生有关的法令制度,并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而小人只考虑与个人和家庭生计有关的眼前利益,于是整天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挖空心思获得小恩小惠。这不仅仅是“君子”和“小人”的眼光不同,更是境界高下有别。“德”和“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概念,《韩非子》中称两者为“二柄”,认为是开明之君统治国家的重要手段。而孔子也是很注重现实的,他虽然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但同样认为法令制度也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关心和掌握的。当前,我国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领导者和决策者,孔子的这句话不无借鉴意义。   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   听了他的言论,还要考察他的行为。   宰予好学深思,善于提问,被老师孔子赞许为“言语”科的高材生。但他大白天睡觉。孔子知道后十分愤怒,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正是由于宰予的言行不一,引发了孔子的一段感慨:“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的。”孔子提出“听其言而观其行”并不是真的就对所有人抱不信任的态度了。他不过是想以宰予为例教育学生,要多做少说,言行一致。这句话对当今的人才选拔有借鉴意义,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因此在听之余还要观。《史记》中记载尧帝选接班人时,大家推荐舜。尧是什么态度呢?司马迁写道:“尧曰:吾其试哉。”这个“试”,就是观其行,即放到实际工作中去考察,而不是通过听就做出主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