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实测数据的采场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分析
基于实测数据的采场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分析
李学良 张维 辛新 孟雷 周立健
淮北童亭煤矿 235137
一、研修背景及提出问题
1.1 研修背景
在不同开采条件下,采场矿压显现规律不同,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影响矿山压力的因素很多,在矿井及采区设计、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矿山压力的分布规律,为设计及现场安全生产的提供参考依据。
1.2提出问题
支承压力是矿山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和掌握支承压力在不同条件下分布规律,是科学地控制顶板,维护煤矿井下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基础。影响矿山压力的主要因素有:围岩的性质、采高、控顶距、工作面推进速度、开采深度、煤层倾角等。在不同开采条件下,采场矿压显现规律不同,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在采场两巷中布点进行矿压数据的观测,根据实测的基础数据,本文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前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为在类似条件下采场两巷超前管理及采区大巷护巷煤柱的留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修过程
2.1研修地点
童亭矿S10717工作面
2.2 采场概况
S10717工作面位于S107采区深部,北部为大侯家断层1保护煤柱,南部为S107排水回风下山巷道,东至107采区边界线,西至S109总回风巷保护煤柱。
工作面采用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作面倾斜长172m,走向长670m;标高-376.6 ~464.3m;煤层呈单斜构造,煤层倾角变化在2°~8°之间, 平均6°左右,煤层厚度1.5~4.0m,平均3.5m,硬 度(f=2.0);煤层走向与机、风巷斜交,煤层较稳定。小断层较发育,共发育断层7个,其中落差2米以上的断层有6个,均将对正常回采造成一定的影响。
工作面采用ZY6800-19/40液压支架支护,最大控顶距4.744 m,最小控顶距3.944m;机、风巷锚带网支护段超前煤壁5~8m范围内抹帽替棚(顶板不完整处不抹帽),替棚段要求使用DWS35-180/110/90H型单体配合1.2m限位梁(拐弯处或遇到顶板起伏可用普通铰接顶梁过渡)一梁一柱四排走向架设,支柱中定位,顶板用材料接实过严。替棚以外20m范围内使用DWS35-180/110/90H型单体配合1.2m限位梁双排走向挑棚加强。
表1: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
类别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描述 基 本 顶 中砂岩 1.85~2.20
2.0 灰白色,含有少量黑色矿物,砂质胶结,局部具水平层理,分选和磨圆均较好。 直 接 顶 粉砂岩 14.84~21.10
18.0 灰色性脆,为细粉砂岩,层理不清,局部含小鲕粒。 直 接 底 粉砂岩 6.60~7.13
6.9 灰色~深灰色,块状构造,含少量方解石脉。 基 本 底 细砂岩 5.8 深灰色,块状,致密,部分含泥质。 2.3进度安排
(1)、2009年12月~2010年1月 收集相关的地质、技术资料;
(2)、2010年1月~2010年2月 规程的编制与S10717工作面安装;
(3)、2010年2月~2010年10月 S10717工作面回采;对工作面端头支护存在问题、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现场调研。
(4)、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编制研究项目总结报告;进行项目验收。
2.4数据采集方案
(1)测点布置
分别在工作面的机、风巷超前煤壁100米范围内设布10个测点,每个测点间隔10米,并随着工作面推进延走向向前顺延,通过对工作面机、风巷进行顶沉量、两帮移近量和两巷单体支柱工作阻力的观测,以确定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的超前压力对两巷的影响范围及分布形式。
(2)顶沉量、两帮移近量观测:采用人工测量。
(3)工作阻力观测:每两天对两巷测点进行一次单体支柱工作阻力的观测。
(4)矿压观测时间:2010年5月11日至7月30日。
2.5基础数据分析,
(1)、顶底板移近量、两帮移近量
机巷距工作面15~25 m为初始变形阶段,在前支承压力的作用下,煤体开始产生变形,顶沉量平均为12.5mm;两帮移近量平均为11.3mm;距工作面6~15 m以内为变形增长阶段,受支承压力峰值作用,顶沉量平均为17.2mm;两帮移近量平均为19.4mm;距工作面 6m以内为变形剧烈阶段,顶沉量平均为30mm;两帮移近量平均为26mm;
风巷距工作面15~26 m为初始变形阶段,在前支承压力的作用下,煤体开始产生变形,顶沉量平均为11.4mm;两帮移近量平均为10.1mm;距工作面6~15 m以内为变形增长阶段,受支承压力峰值作用,顶沉量平均为18.2mm;两帮移近量平均为17.4mm;距工作面 6m以内为变形剧烈阶段,顶沉量平均为30mm;两帮移近量平均为27mm;
图1两巷围岩变形量曲线图
(2)工作阻力
机巷距工作面距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卫生洁具技术规格书.doc
- 卡诺图化简法20分钟教案.doc
- 印象康城柱外包角钢加固方案.doc
- 卫生统计学案例讨论答案.doc
- 卡雷住宅的解读与评论.doc
-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8类.doc
- 原电池专题(2011年高考复习).doc
- 县值班工作手册.doc
- 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规程.doc
- 发挥国土资源“一张图”作用实现建设用地长效管理.doc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单元速记•巧练Unit13【速记清单】(原卷版+解析).docx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单元速记•巧练Unit9【速记清单】(原卷版+解析).docx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单元速记•巧练Unit11【速记清单】(原卷版+解析).docx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单元速记•巧练Unit14【单元测试·提升卷】(原卷版+解析).docx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单元速记•巧练Unit8【速记清单】(原卷版+解析).docx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单元速记•巧练Unit4【单元测试·提升卷】(原卷版+解析).docx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单元速记•巧练Unit13【单元测试·基础卷】(原卷版+解析).docx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单元速记•巧练Unit7【速记清单】(原卷版+解析).docx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2.2 三角形的面积(附答案).docx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单元速记•巧练Unit12【单元测试·基础卷】(原卷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