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锡惠山:“双创”中收获最早的试验田.doc
无锡惠山:“双创”中收获最早的试验田
无锡惠山区位于长三角腹地,南临太湖,北靠长江,东接上海,西邻南京,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当代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江苏省第一个亿元镇、第一个亿元村、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均诞生在惠山。励精图治,敢于创新一直就是惠山人的精神所在,也正是依靠这样一种精神,惠山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列。
“一镇一院一产业”模式由来
在江苏无锡,1622.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为4988个,大中型工业企业为713个,其中有28家企业利税已经达到百亿级。当下,无锡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已达5.5亿元/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比例最高。无锡逐渐拥有了先进制造业的优势,和一批中国制造业界的中流砥柱企业。
如此众多的企业,其资源环境压力可想而知,破局的唯一途径是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厚植制造业发展优势,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无锡“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子,很多地区走过,政府到底在协同创新的战略中担任什么角色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难题。无锡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领域宽泛,许多知名企业已经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对科技水平的对接要求很高。
企业作为个体单独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科技创新不是不能进行,但一方面企业而言能在众多科研院所中寻到最适合自己的技术特征,且代表产业最新研究方向和最高科研水平的院所,实在难度太大。另一方面,个体企业与科研单位进行的“校企合作”、“成果转化”模式往往存在覆盖面小、持久性差等致命缺陷。
针对传统产学研创新的弊端,无锡惠山区决定直接把高校院所直接引入惠山,在企业家门口实现产业升级和科技转型。一个产业链建立一个研究院,惠山和著名院校缔结创新共同体,数字信息,清华大学;冶金,东北大学;机械,华中科技大学;新材料,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端装备制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伏产业,中科院。
为什么能成功?
“一镇一院一产业”能在惠山区取得成功并不是偶然,惠山的产业基础、要素匹配,进取的企业家精神,院所的技术产业化愿望,政府的牵线搭桥以及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缺一不可。
骄人的成本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是惠山创新转型的前提,“工业立区,实业兴区”是惠山经济发展的基调。2002年惠山经济开发区开始建设,十年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7亿元,以低成本的优势精心培育了包括传感信息、风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九大新兴产业。2012年,该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达472.5亿元,风电园、科创中心等成为国家重点工程,多项高新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2012年就有超30个国家的企业云集在惠山。
“产业高地、成本洼地”的优势是惠山短时间内聚集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杀手锏。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兴产业中保持低成本优势,使惠山成为众多战略型新兴企业落户的首选地,优秀企业的到来也将惠山的产业结构提升带到了新的高度。
惠山的企业家有一种敢于创新和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正是这种文化让“一镇一院一产业”模式在惠山生根发芽。以惠山钱桥镇为例,受大环境影响,加之产能过剩、竞争加剧、装备落后、技术含量不高,钱桥以带钢、钢管为主的传统产业已经受到越来越大的挤压。钱桥带钢有限公司老总唐岳生上世纪80年代从一片水稻田里开始建起工厂,为焊管厂配套加工销售普通冷轧带钢产品,进而实现技术创新,开发出了中碳、高碳钢带品种,产品在原基础上向农业机械、电动工具、五金配件等行业转化;上世纪90年代,他又瞄准了汽车专用密封条内撑骨架芯材产品,通过几年努力最后打破国外垄断,成为这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重视科技创新,打造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是惠山企业家不懈的追求,就像一位年轻企业家说的那样,惠山的企业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
惠山“一镇一院一产业”模式的发展壮大,政府在其中功不可没。与传统事业编制的科研院所不同,惠山的六大产业研究院完全是市场化运作的,政府出资出场地,高校院所用技术入股,成立的产业研究院由高校院所控股,完全市场化运行。
惠山区政府为了能够吸引研究院,配合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对接,在行政政策和要素配置上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优惠,通过机制创新来配合产业科技创新。
2015年,惠山区安排各类区级企业扶持资金2.7亿元,兑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超过19.6亿元,“营改增”试点为1.5万户纳税人累计减税3.89亿元,减税面超过90%,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每月为企业减负850万元;举办金融服务转型升级,帮助企业获得授信210亿元;设立中小企业互助转贷资金,对互联互保钢贸领域金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