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共4646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大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共4646字)

女大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共4646字) 一、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包括正常的智力、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健全的意志、健康的性格和健康的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有与他年龄相适应的智力,能较好地控制、把握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为常人所能接受的性格,能建立起一种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但以下两个个案暴露了部分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的严重问题:个案1:某专科学校一文科女生谢某,性格怪僻,气量小,不合群,情绪波动性大,与同宿舍其她同学屡生积怨。某冬天的晚上,因在教室做完作业回到寝室时,同宿舍同学已关门睡觉,谢某叫门没人开,于是用脚将门强行踢开。类似的事情连续发生了几次,谢某便萌发了报复念头。在一个周末的晚上,谢某趁同室同学熟睡之际,将预先准备好的汽油泼在同学的蚊帐和被子上,并用火点燃,导致多人被烧伤。个案2:某重点大学女硕士生刘某,父母离异,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她长大成才,但由于性格内向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因恋爱受挫而服毒自杀,给家人和老师留下深深的痛苦和遗憾。女大学生中类似的心理障碍问题在高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同时,寻找出对策加以疏导。笔者认为,造成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身的原因;二是,社会的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5点: (一)女性心理特质的差异 从男女性差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成年男性自尊、自信、独立意识较强,自我评价较高,而女性则不同,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自卑感、依赖性强,在传统的自卑感里又蕴藏着强烈而脆弱的自尊心,极易为外界刺激所伤害,也更有极力维护自尊的需要,对任何破坏自尊需要满足的外因,常报以非理性的发泄,行为的情绪化表现强烈。作为女性的大学生,程度不同地具有这些心理特质,虽然她们接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囿于应试教育的某些弊端,缺乏对自身心理特质的了解和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加之肤浅的社会阅历,狭小的三点一线(寝室、教室、餐厅)的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为其固有的心理特质的弱点所左右,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两起个案中当事人的行为,正是女性心理特质弱点扩张所致。 (二)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重集体、轻个体的社会取向性,它导致了“非个性化”的自我结构,自我往往被压抑、受歧视。这种文化取向性造成了个体人格的从众性、依赖性,窒息了个性的张扬和独立人格的成就,迫使自我萎缩,甚至产生自卑自怜、白轻自贱意识。在培养个体的从众性、依赖性的同时,又使个体形成对他人的不信任感和戒备心理。在这种实质为男权文化的传统文化中,女性没有自我独立的价值系统,女性生命意义的标准就是男性的需求。男尊女卑、男强女弱、三从四德、男主女从等封建传统道德观念,世代压迫抑制着女性,女性的自尊、个性和人格深受践踏,被严重扭曲。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容易诱发强迫、抑郁、焦虑、社交恐怖等神经症倾向,产生心理健康障碍,形成偏狭心理,敌视同性心理以及怀疑心理。 (三)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冲突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高速转型期,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容易使女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价值取向、是非判断等产生偏差。本该剔除的旧有的不适应转型的内容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发生着矛盾冲突。面对种种的矛盾冲突,成长道路由学校到学校,受挫折少,又涉世不深,但理想化看待社会,且又处在“骄中之娇”氛围里的女大学生,往往无法把握、分解由此而来的压力。反映在心理上,产生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只听赞扬不听批评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心理、贪慕虚荣心理、情大于法心理、享乐主义心理、嫉妒心理等等。个案中两位女生的心理表现与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有着直接的联系。个案1中的谢某,事发后仍认为责任在同室同学身上,坚持要同学向她赔礼道歉,而她烧伤人却是被逼出来的,可见自我中心的心理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四)社会现象的负面效应 学校不是真空地带,它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联系过程中,形形色色的社会不良现象不断冲击着、影响着女大学生的心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的腐败现象;吃喝玩乐、追求一掷千金、感官刺激的享乐之风;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拜金主义;伪劣产品泛滥、自考高考中的弄虚作假现象;女强男弱家庭的遭人非议现象,诸如此类的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因素,都在危害着免疫力较差的女大学生,致使部分女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心理趋向失之常规。个别女大学生为满足自己的物欲,不惜出卖肉体,甚至是灵魂。有的女大学生不研究科学知识,不研究学习方法,不研究政治理论,却潜心研究“美容术”、“关系学”,人校不久就徜徉于爱河之中不能自拔,以有男朋友为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