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王澍作品中的传统文人色彩和建筑机理.doc

王澍作品中的传统文人色彩和建筑机理.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澍作品中的传统文人色彩和建筑机理

王澍作品中的传统文人色彩和建筑机理 2010551048 王晨曦 摘要:建筑的色彩和机理代表了一个建筑的精神,从欧洲的古典主义到柯布西耶引领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色彩和机理发扬了这种建筑理论的精神。现在,流行于世界的几种风格中,有解构主义的欧美风格,有白色暧昧的日本建筑,然而有一种建筑突然出现在大家的眼中。人们认为这种建筑是不合时宜,是不可理解的。他的建筑中带着中国文人儒雅朴实的气息和色彩,他让中国建筑屹立在世界人们的讨论之中,这就是王澍和他的传统文人色彩中的建筑。他利用最传统的材料创造出的生于自然的建筑,让人深思。 关键词:王澍 材料 机理 文人 思想 自然 这样的校园,在中国很特别;这样的建筑,在世界上很罕见。 像座迷宫,没有大门,也找不到出口,初来乍到的人会迷惑。 骑山地车,沿着回廊,居然可以一直冲到楼顶观光。 山行水转,农田、树林、溪流和鱼塘在校园景观之中很自如地起伏舒展。 从各地拆房现场收集来的700多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穿插在屋顶与墙面,一股沧桑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这是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园,正是这所“特别”的建筑,使它的设计者——王澍,夺得国际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兹克奖,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建筑师。鼎鼎大名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1983年曾获此殊荣。 王澍的建筑语言是充满诗意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体悟。王澍的作品并不多,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运用了中国传统造园术的精髓。由山走到水,四个散落的小房子和主体建筑相比,尺度悬殊,但在这里,水中那座亭子般的房子,是图书馆的“诗歌与哲学”阅览室。王澍想表达的是一个中国文人看待世界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澍的建筑是不合时宜的:非标准化、没有速度、不追求效益。   面对当下中国城市大规模拆迁重建,王澍有意识地循环利用建筑材料,有效地控制造价并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数百万块不同拆迁现场捡回来的砖块重新聚合在一起的建筑物,它最重要的意义是提示人们去思考“我们是不是拆得太快了,是不是只顾拆除而忘了它们是怎么建造起来的”,“我们是不是要想一下怎么合理利用这些工艺,发挥它在建筑学上的价值。因此,争议我不在乎。”   曾以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而饱受争议的贝聿铭曾说:“批评是需要历史、需要时间的,要过几十年再看。今天做了,明天就说不好,这样的评价我觉得没有价值。”   如今,王澍说:“好的建筑就像植物长在上面,自然而充满生命力,有的建筑照片上好看,实地看会失望,有的建筑照片上看平淡无奇,实地看会很震撼,我的建筑应属于后者。” 一、材料方面 以旧材料纪念过去,同时又采用现代形式 1.【砖瓦】回收,循环,利用,象征城市的变迁 1.1“这几年,大量古旧建筑被拆除,出现大量砖瓦废料,2000年开始,我们就有重点地回收旧料、循环利用。中国民间早就有对材料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建造传统。”王澍说。 王澍和许江设计完成的《瓦园》(800平方米),在一片建筑中,以花园的形态出现。他们在地面上用6万片旧青瓦搭出了屋顶,游览者要踏上竹桥走入瓦园中,就像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上。6万片旧城拆迁回收的青瓦、3000根竹子,王澍团队和3名来自浙江乡村的泥工、瓦工和竹工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几乎在全手工的状态下造出了一个800平方米的建筑。 1.2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王澍设计的宁波滕头馆,是一栋由回收旧砖瓦做成的建筑。为了表达他的生态理念,王澍用“瓦爿墙” (用青砖碎瓦甚至破碎的缸片垒加起来的墙壁)来装饰滕头馆的三面墙体。“瓦爿墙”是用回收的50多万块旧砖瓦做的,这些旧砖瓦都是从宁波的象山、鄞州、奉化等地的大小村落收集来的,其中的元宝砖、龙骨砖、屋脊砖都有着超过百年的沧桑。旧砖瓦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色彩和机理,王澍利用中国乡土主义风格将建筑立于自然。 1.3王澎对瓦片的情结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2004年,王澍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为了发挥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和经济实用性,他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 1.4 宁波博物馆的外墙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仔细看看,可以发现如果是直壁,采用的是浙东地区的『瓦爿墙』,如果是斜壁,采用的则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戴宗品道出了细微处的奥秘。 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有其传统根基,历史上,以慈城地区为代表的瓦爿墙随处可见,是宁波地域乡土建造的特有形式。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材料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旧物。其中,青砖的数量最多,它们的「出生」年代也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不等,甚至有部分是汉晋时代的古砖。不少青砖上,还镌有「福寿」等铭文;龙骨砖是传统建筑中用来压脊的较大的砖,带拱,与青砖拼砌,形成错落。龙骨砖与零碎的瓦片和缸片一起,都成为了外墙的「装饰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