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共5672字).docVIP

小议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共5672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议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共5672字)

小议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共5672字) 一、多元和谐共生的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 宗教蕴含着人类文明的基因,是一种重要社会文化现象,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宗教的存在。梁漱溟先生指出:“人类文化都是以宗教开端,且每依宗教为中心。人群秩序及政治,导源于宗教,人的思想知识以至各种学术,亦无不导源于宗教。”[2](P23)人们将自我与心灵、个体与他人、个体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集中表现为人与神的关系并曲折地反映在人类的宗教里,用以指导从日常生活直至社会生产的各种活动。宗教是人类思维具有抽象概括能力、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出现的社会现象。宗教其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与过程,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形态。学术界对于宗教形态的分类很多,如按人为因素的多少分为自发宗教、人为宗教或自然宗教、神学宗教;按演化顺序分为原始宗教、古典宗教、现代宗教;按影响范围分为民族宗教、国家宗教、世界宗教;按制度因素的强弱分为制度性宗教、分散性宗教等。多元性是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显著特征。历史上,云南相对封闭但又地处连接中南半岛民族走廊的特殊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不仅带来了众多民族,也舶来了多元宗教文化。相对独立但又在经济、文化、婚姻等方面交往密切的众多少数民族群众是云南多元宗教文化的信仰载体。宗教之间的和谐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相互促进,形成云南独特的宗教文化生态,使云南以“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民族文化宝库”、“宗教博物馆”著称于世。在这块美丽神奇的红土高原上,繁衍生息着55个少数民族。云南宗教形态纷繁复杂,从原始宗教到世界宗教,种类齐全,内容丰富,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俱全,包括汉族在内的26个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自己的传统宗教信仰。有些民族几乎全民信仰某一种宗教,如藏传佛教之于藏族,南传上座部佛教之于傣族,伊斯兰教之于回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这些宗教已成为各民族历史文化、现实生活以及社会心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 云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具有典型的多元和谐性与重叠共生性。在某一特定区域或社区,一种宗教为多个民族信仰,一个民族信仰多种宗教的现象非常普遍。一般而言,这些地区存在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先进的主体民族,在政治、文化、风俗习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诸多方面,都对本地区其他民族产生了极大影响。随着民族之间频繁的交往,主体民族的宗教形态必然也为其他民族所接受。例如处于云贵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丽江地区,藏传佛教为生活在这一地域的藏族、纳西族、普米族所信仰,同时纳西族、普米族还保留着本民族的东巴教、韩规教;在亚洲内陆向中南半岛过渡地带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怒江下游与缅甸接壤的德宏傣族自治州,南传佛教不仅为傣族所信仰,也为居住在这里的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所信仰,泼水节亦是上述民族共同的节日。由于各民族之间相互通婚,家庭内部成员具有多种民族成分和宗教信仰。在怒江丙中洛地区,我们可能不经意间邂逅这样的家庭:祖父信仰怒族宗教,祖母信仰傈僳族宗教,父亲信仰藏传佛教,母亲信仰基督教,儿子又信仰天主教,儿媳没有宗教信仰。在人际和谐的基础上,安立着神际和谐。与世界民族宗教冲突频仍的局势相比,云南多元宗教、多民族、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弥足珍贵。从普洱拾阶而上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直达拉萨的茶马古道,不仅连接了农耕和游牧不同的经济生态,更串起了十余个少数民族璀璨多姿的宗教文化,茶马古道途经的重镇,随处可见多民族宗教和谐相处的画面。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化,云南各种宗教都拥有相对稳定的信仰群体,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结构平衡。云南诸多少数民族的宗教活动具有鲜明的集体性。所谓集体性是指,以村寨、社区甚至整个部落、氏族为单位,所有成员参与某项宗教活动,而祭祀对象也多为村寨、社区、部落或氏族的保护神,久而久之演化为本民族共有的宗教节庆。生活在滇南、滇西南的哈尼族、傣族、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等民族,每个村寨都有寨神,定期集体祭祀。集体活动也从宗教生活延伸到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全寨成员相互帮助,提高了集体凝聚力。 二、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诸多方面如音乐、舞蹈、器物制作等不断偏离宗教的载体与场景,走向舞台和市场,呈现世俗化、民俗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第一,世俗化趋势。随着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少数民族宗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大多数人关注的目光却聚焦于少数民族宗教的神秘色彩,甚至有人将其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开发,在满足人们好奇心的同时大发其财。现有对少数民族宗教的关注,不但没有从根本上抓住少数民族宗教生存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将少数民族推向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