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17课《永遇乐》教案 粤教版必修3.docVIP

2017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17课《永遇乐》教案 粤教版必修3.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17课《永遇乐》教案 粤教版必修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目标: 1、 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 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 词中运用典故的含义;2、借此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 用所表达的情感;2、本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达辛弃疾爱国热情的词。 二、基础知识认知 1、题解(结合课文注释)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是登临的胜地。 怀古:思念古代的人和事。意在“怀古伤今”。 2、正音 佛(bì)狸祠 三、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已经被金人占领,他从小就立下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21岁时组织了一支二千多人的队伍起义抗金,后率众假如耿京的起义军。后耿京被叛徒杀害,辛弃疾活捉叛徒并号召上万士兵一起投归南宋。 辛弃疾的词作数量居两宋词人之冠,留存至今仍有600多首。他的词风以豪放见长,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清照(易安居士)合称“济南二安”。 2、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此前,他已被闲置了近二十年,本以为终于有机会一展抱负,实现雪耻复国的愿望,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个人心怀鬼胎,对辛弃疾的正确主张不予才乃。作者对此看在眼里,忧在心里。作者登亭怀古,忧虑当前局势,感慨自己到老还不能施展才略为国效力,字里行间充满着抑郁不平的苦闷和愤慨。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读,说明节奏。 2、学生集体朗读,读准节奏。 五、分析词的上阕(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典故的含义) 1、上阕写了两位英雄,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孙仲谋和刘裕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英雄事迹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明确: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3、写孙仲谋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明确: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4、总结:词的上阕,赞扬了孙权、刘裕两位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慨叹千古英雄难再,包含了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六、分析词的下阕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典故的含义) 1、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2、“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是在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 “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3、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心情是怎样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想?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收复领地的不满。 4、最后三句是第三层。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明确: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5、总结:词的下阕,借古喻今,表达自己不被重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七、艺术特色鉴赏 艺术表现手法: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风 格:豪放悲壮 八、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豪放悲壮情怀。 九、课堂小结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这爱国主义的思想,词中连用五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