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寺明代雕塑与壁画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音寺明代雕塑与壁画艺术

观音寺古代建筑及明代壁画、塑像艺术 章肇源 新津观音寺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规模宏扩,成殿数十重,几经兴废,现有殿宇六重,占地七十余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寺现存明代殿宇主要有毗卢殿和观音殿,两殿均系明代皇帝派御用监匠,严格按照宋代“营造法式”监修。其格调为“单檐歇山式”,架木结构,斗拱抬梁,无榫眼,无穿逗。柱础石与须弥座石饰有镂空或浮雕石刻图案,殿宇前石梯和两旁垂带布局巧妙,属古典建筑艺术造型。 毗卢殿建于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殿宇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建筑面积280平方米,屋面为筒瓦铺盖,屋脊上塑有“鸱吻”(传说本为海中的一种鱼,能喷浪、降雨。古代高大建筑的屋脊塑之以作装饰,认为靠它能避火灾。)并有窑工龙头、吼狮、雄鸡、狗等镇脊兽饰于脊上。檐下设平座斗拱构建,承重和装饰作用并存。殿宇内柱与柱之间的“崔替”上刻有杂揉佛、道情趣的盘龙和缠枝牡丹图案,手法写实,刀功细腻。 毗卢殿后壁正中塑有释加牟尼佛三身像,像龛后壁上彩绘有千手观音经变的“香山全堂”佛教故事大型壁画。其技法继承和发展了唐宋以来宗教绘画的传统,用笔遒劲,色彩绚丽,形象生动有神,显示了明代御匠画师的卓越才能。“经变”是佛经变相的简称。所谓变相,是将深奥难懂的道理以一系列故事作譬喻,变现为图相,称为变相或变现,简称为变。因为是佛经变相,所以叫作经变。新津观音造像属汉地佛教密宗造像,密宗经变壁画在我国现存不多,主要是敦煌莫高窟晚唐至宋代的“密严经变”和“佛顶尊胜陀罗经变” 。莫高窟第55、61、85、150窟中绘有密严经变,主要场面是释加牟尼说法图,故而新津观音寺毗卢殿中的这幅绘于明代成化年间、保存完好的千手观音经变壁画,就十分珍贵了。 毗卢殿内,左右两壁有明代宗成化四年(1468)绘制的十二圆觉菩萨、二十四诸天及十三个供养人像,共六铺,面积约94平方米。据唐代佛陀多罗所译佛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记载,有十二个菩萨,依次向佛主请教修行大乘圆觉清净界的法门,佛主便对文殊菩萨回答道:“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曰圆觉。”这十二个菩萨就被称为十二圆觉菩萨。他们分别是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和贤善首菩萨。佛的意思是,《圆觉经》系佛教大乘各宗根本经典,但修行圆觉需“大陀罗尼门” 。唐圭峰宗密大师曾为该经作注疏《圆觉经修证仪》卷一中称,圆觉道场应以毗卢遮那佛为主尊。新津观音寺壁画殿以“毗卢”命名,以释加牟尼佛塑像为主尊,竟管看似独特,但却仍然符合华严宗圭峰大师《圆觉经修证仪》的要求,亦正好表现了《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所记载的十二个菩萨向佛主请教修行圆觉清净境界法门,佛主向其解惑答疑的故事形象。体现了明代御匠在规划设计毗卢殿时,既具有高深的佛典知识,严格按照密宗题材造像,又能依事创新,典藏深蕴,不同凡响,突显出佛主、观音、十二圆觉的崇高地位和生动形象。 十二圆觉菩萨壁画采用传统工笔重彩画法,以天然矿物质为颜料,用泥金、石青、石绿、朱砂、黄丹、佛金、生漆和珍珠粉彩绘而成,传统的铁线描、兰叶描、钉头鼠尾描和界面交叉法的交替运用,使所绘人物造型优美、神态生动,活脱多姿,天衣飘逸。沥粉贴金技法的多处使用,画面尤显富丽堂皇,却又艳而不俗,美感强烈。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殿内左壁最后一幅“清净慧菩萨”画像,面带慈容,眉如新月,手执如意,微目沉思,其肌肤以珍珠粉描染,充分表现出柔美的形体和内在气质,似乎血液还在流动一样。尤其是此幅菩萨身披的雪白细纱更为奇妙,古代画师用珍珠粉钩绘出流畅纤细的纱纹线条,描绘出细如蛛丝的雪花形和菱形图案,颇具轻薄透明的质感。透过菩萨身披的细纱,可以清晰地看到内层服饰的色彩和款式,令人叹为观止。 观音殿正中塑文殊、普贤、观音菩萨莲台 坐像,高约五米。中间观音莲台座下塑有怪兽“独角金毛吼”,显出昂首欲奔姿态。三塑像塑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造型健美,头戴宝冠,面颊丰满,神态端庄,衣纹皱褶自然,令观者有垂慈之感。背屏壁塑天龙八部护法、奇花瑞草及灵禽异兽等,色彩鲜艳夺目。背屏背景为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全景图。三尊佛像的须弥座上有浮雕石刻图案,均具明代石刻艺术细腻、剔透、生动的特色。 殿堂两侧的木栏内塑有身高1.9米的四十六尊罗汉像,其造型或托腮沉思,或嬉戏逗谐,或谈玄说妙,或静坐参禅,或虔诚念经,或切脉诊病,或剃度从善……皆各尽神态,各异其妙,表现出众多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罗汉背后壁塑高约五十厘米的五百阿罗汉,错落有致地摆布在大自然的背景之中,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大有呼之欲下之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殿内粽红色的粗大抱柱上,共塑有24个飞天童子,个个眉清目秀,天真活泼,情态各异,极富稚童神韵,让人喜爱。飞童驾驰的兴云吐水神龙,亦塑得活灵活现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