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儒的文学与历史承担——从张说到孙逖.pdfVIP

唐代文儒的文学与历史承担——从张说到孙逖.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文儒的文学与历史承担——从张说到孙逖.pdf

第37瓠 第4期 Vo1.j7 No.4 郑 州 大 学 学报 (哲 学社 会科 学 版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2004年 7月 July 2004 唐代文儒的文学与历史承担 — — 从张说到孙逖 臧 清 (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开元、天 宝时期 以张说 、孙逖等为中心的几代文儒不只是 同时兼具文与儒两方面的才能,而且是在 思 想观念、自我意识上将文与儒结合起 来,由此 开拓 出不同于前人的文学观念,从 而对盛唐 士人的价值取 向、精神追 求尤其是文学感觉空间的建构,影响至深。 关键词:文儒;盛唐 文学;张说;颜真卿;孙逖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4)04—011 5一O5 盛唐文学以不可复得的辉煌成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 后人 。研究者们从文学的内部和外部 .诸如社会政治经济制 度 、思想文化、时代氛围、士人心态、审美趣 尚、文体的嬗变等 等各种不同角度,探讨了形成盛唐文学独特面貌的因缘。相 对于这些宏观方面的研究成果 .本文打算从盛唐特有的文儒 [1]这一具体现象人手,提出一些被研究界忽略或重视不足 的问题。 “文儒 ”并 不是一个有 明确 内涵的合成词 。检索《全唐 文》,“文儒”一词的用法并不 固定。首先,当提到 国家政令教 化之类 内容时 ,作为一种宽 泛的指称 ,初唐时期常用来指文 学 和儒学两个方面;或作 为对文职官员、文人士子 的一种褒 奖性质的美称,频繁出现在众多的章表、墓志、碑记里。其次, 使用时稍加 限制 ,明确指“儒学博通兼文词秀逸”之人,这种 广义的文儒 ,不止盛唐、中唐 时期 ,唐代的其他时期 ,甚至其 他朝代 ,都不乏其人。但开元、天宝时期以张说、张九龄 、孙逖 等为中心 的几代文士 ,自命亦被人称作文儒 ,他们 与其他时 代可称作文儒者相 比,具有其 自身的鲜明气质和时代特征。 这一时期的文儒不只是 同时兼具文与儒两方面的才能,而且 是在思想观念、自我意识上将文与儒结合起来 ,由此开拓出 不 同于前人的文学观念 ,从而对盛 唐士人 的理想信念 、价值 取向、精神追求乃至安身立命的方式 ,文学感觉空问的建构, 诗文面貌 的塑造 ,都带来 了深远的影响。 与本论文直接关联的一些重要 内容,如文儒阶层勃兴的 诸种时代机缘 。包括人事关系、机构设置、利益集团等制度方 面的因素,导致文儒 阶层产生并延续的人事关系、机构设置、 利益集团等制度方面的因素 ,文儒集团从聚合到分化的整个 过程 ,文儒作为集团或网络的成员及其渊源关系等方面.学 界已有专门或相关的精到阐述。本文则拟把讨论集中在文儒 逻辑本身 ,探讨文 与儒是如何实现有机勾连的 ,开7 时期的 文儒及其文学观念的特殊性何在 ;同时通过揭明文儒逻辑本 身的不稳定性 ,尝试在文儒 的场域 内激活历史叙述 的张力 , 辨析文儒思想逻辑的诸多层次和分裂方向,借此复原盛唐文 学所处身的历史空间的一些特有的面向。 1 往往一个时代理论 的建构者和表述者并不一 定 1 是带动时代潮流的风云人物,而立在时代潮头、领袖 群伦者则未必能从理论 t:清晰地总结和表述时代的脉搏。幸 运 的是 ,如张九龄所言“天将 以公为木铎”EzJ的张 说则 既是 盛唐文儒思 潮的带 动者 ,又是这一思潮核心观念的表述者。 文儒概念适 由这样一个历史和文学 史的关键 人物来表征,使 我们得以透过他的崛起、他的作为、他的说辞和理论 ,清楚地 看到文儒思潮与时代氛围互相激荡、互相推进的历程。 狭义的文儒,即本文在概念上主要使用 的、具有特定文 学观念的文儒 ,在开元前期崭露头角并不是历史 的偶然 。从 高宗朝起 ,特别是武周革命后,儒学化渐 向文学化转变.史称 “高宗 嗣位 ,政教渐衰 ,薄于儒术 ,尤重文吏 ,于是醇酞 日去, 华彩渐彰 ,犹火销膏而莫之觉也 。及则天称制??至于博士、 助教,惟有学官之名,多非儒雅之质”E3]。儒学之臣渐被文学 之臣取代 ,像 贞观时代的大儒高士廉、颜师古、姚思廉 、孔颖 达 、陆德明、盖文达 ,经学化 的名 臣魏征、褚亮 、房玄龄 、杜如 晦那样的人物 ,盛唐时期已经没有可以与之 比肩的。论及文 人或文学 ,人们还会惯性地 以“文之义大矣”之类开头 ,总是 先阐发几句经天纬地、化人成俗 的堂皇道理 ,但 实际上早 已 失去了作为时代强音的意义。从类书 、总集、诗格类书籍的大 规模整理修撰上,可看出朝野上下君臣士子的文学热情 已经 从唐立国之初的诗教鼓吹,转移到对诗艺本身的研究上[4]。 五言、七言格律近体的成熟 、定 型,大量优秀的诗赋篇什的涌 现等可以为此文学氛围作事实见证 ,而此期以降的儒者也大 染文气 ,像张说、张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