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报纸文艺副刊的原生态文学史图景.pdfVIP

现代报纸文艺副刊的原生态文学史图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报纸文艺副刊的原生态文学史图景.pdf

现代报纸文艺副刊的 原生态文学史图景 现代报纸文艺副刊版面是我们进入新文学史的一个路口。 我们在报纸文艺副刊上看到的作品面貌,常常是泥沙俱下,芜 杂不齐。这与我们在史家撰述的文学史著作里所见到的情形极 为不同。如果 “文学作品有着等级的划分”这一判断基本成立 的话,那么,进入文学史的作品是属于高等级的精品。相反, 有很多发表在报纸文艺副刊的作品,是属于 “毛坯”状态的初 级产品,这些产品不甚为作家本人和文学史家所看重,因而就 无缘进入作家的作品集,同时也就远离了文学史家的叙述视界。 而从文学生产的方面来考察,这些 “毛坯”产品所显示的恰好 是史家顾及不到的大面积的文学实存,我们在此看到的是未被 秩序化、未经等级化、未被文学史话语定义过的一种文学的原 生形态。现代报纸文艺副刊提供的文学面貌是有别于新文学史 著作的叙述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因为至少我们在报纸文艺副刊 上看到的许多新文学作者,在新文学史著作中是付之阙如的。 在现代报纸文艺副刊的版面空间内,文本是一个开放的单 位,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丰富的文体对话、交流景象。文体对 话的结果,是文体共生。我们在此把握到的是一种文学生态。 156 中国现代文拳研兜丛刊·200B·第一搠 《晨报副刊》是五四时期 “爱美剧”开展的一个中心,在晨报副 刊版面上,发表的剧本、对剧本的批评文字、对剧本演出的批 评文章、爱美的戏剧理论,是在副刊版面提供的格局内共时性 的存在着,我们在这里感受到的是一种创作、批评、理论相互 发生作用、共同生长的气象。晨报副刊上展开的格律诗写作, 格律诗文本和格律诗理论不是分隔呈现的,二者就镶嵌在同一 版面,由理论参照作品,由作品印证理论,二者的边界不是封 闭的,而是敞开的。3o年代 《申报·自由谈》上科学小品文、 历史小品文的写作,本身是一种实验行为,尚无固定的文体规 则可遵循,同期发表在 《自由谈》上的小品文理论文章可以说 是构成了对这种文本的理论支撑。穆旦、郑敏的现代诗在 《大 公报·星期文艺》、《益世报·文学周刊》发表,同时就有批评文 字不断出现,就有袁可嘉综论现代诗的理论文章连篇累牍的刊 登,就有编者致现代诗投稿者的公开信发表,就有国外现代诗 歌译作的发表。由此我们看到,战后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中心 所出现的现代诗写作潮流,不是由创作、抑或由理论单独发生 作用的结果,而是创作、理论、副刊编辑的思想和外国现代诗 的翻译合力推动的结果。 我们特别注意到的是在文艺副刊这样的空间内,中外文体 的对话景象。将上官碧 (沈从文)的 《何其芳浮雕》和MaiJa Rilke(里尔克)的 《军旗手的爱与死》 (卞之琳译),曹葆华 《无题》、南星 《静息》和波德莱尔的 《祝福》(梁宗岱译)。穆 旦的 《荒村》和T.S.Eliot(艾略特)的 《西面之歌》 (卞之琳 译),w.H.Auden(奥登)的 《罗马的倾覆》(杨周翰译),王忠 的小说 《断炊》和James Joyce(乔艾斯)的小说 《爱佛林》排 列在同一版面,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种对照分明的排版效果, 对中国作家的写作产生的作用。站在读者的角度,我们是可以 在两种文本的参照间,体察到一种异质的文学气韵的流动。以 现代报纸文艺一千叮的屎生态文学史圈景 l57 及两种文本互异的写作策略,或者,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作家 对外国文学的借鉴。 上述报纸文艺副刊版面中丰富的文体对话景观,一旦分门 别类,按照时间顺序加以叙述,文体共生的局面就不复再现。 线形的文学史叙述,是以突出时间、牺牲空间为代价的。 由文学生产的过程来看,从报纸文艺副刊上文学作品的最 初发表,到单行本的结集,中间经过作家本人的删减,文学史 家的认可,大学讲坛的过滤等一系列的所谓 “经典化”操作, 剩下的只是一些精品。于是,单行本变得很干净。作品的生产 过程隐蔽起来了。特别是作者和编辑、读者对文本的共生图景 再也不复显现。有些作品,由编者督促写成,作品的韵味有适 合编辑意图的成分。有的作品,明显的是迎合读者消费趣味的 产物。有的作品是追逐文学风气的产物,如小诗的写作,只要 回到 《晨报副刊》就能感受到当时炽烈的小诗风气,而当小诗 按照作家单行本的形式出版时,其群体意义不再显现。 我们在此想强调的是,许多现代作家的作品,最初几乎全 在报刊上发表,当这些作品被集印为单行本时,一方面,由于 结集出书必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