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楷书结构体式的演
楷书结构体式的演变 奚劲松 楷书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早期受隶书横画平直的影响,体式横宽,多为“平画宽结”。在笔画意识逐渐增强以及书法家主观努力下,逐渐出现“平画紧结”、“斜画宽结”体式。“斜画紧结”代表着楷书最终脱离隶书,走向完全成熟。四种结构体式在形成时间和原因上有各分别,隶书传统让位于名家楷模,以及唐太宗独宗大王局面的形成,使“斜画紧结”逐渐成为楷书结构的主流体式,影响至今。 结构体式类型 代表作品 平画宽结 《好大王碑》 、《谷朗碑》 、《吊比干文》 、《大代华岳庙碑》 、《嵩高灵庙碑》 、《泰山金刚经》 、《太上玄元道德经卷》 、《诸佛要集经》 、《急就篇残纸》、 《高盛碑》 、《玄极寺碑》 平画紧结 《沮渠封戴木表》 、《沮渠安周造佛寺碑》 《悼痛残纸》、《繇顿首残纸》 (此二者介于宽结、紧结之间) 斜画宽结 《贺捷表》 、《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题记》 、《晖福寺碑》 、《爨龙颜碑》 、《刘怀民墓志》 斜画紧结 《乐毅论》 、 《始平公造像》 、《元略墓志》、《元珍墓志》 唐以来大多数楷书均属此类 “平画宽结”的隶书渊源 汉隶平宽体式 特点:外框都很整齐,四角力量平均, 没有明显的重心聚拢点。 由于长横平直,显出平宽格局。 作品示例: 《莱子侯刻石》、《五凤刻石》、 《开通褒斜道刻石》 萌芽 萌芽 东魏、北齐楷书: 短暂的隶书复兴,是这一时期出现 “平画宽结”楷书的重要原因。 作品示例:《高盛碑》 、《玄 极寺碑》 萌芽期楷书特点:字体演进核心是笔画的“去隶化”,而结构变化则相对滞后,绝大多数楷书所继承的依然是汉隶体式。 作品示例:《好大王碑》、《谷朗碑》、《吊比干文》、《大代华岳庙碑》、《嵩高灵庙碑》 写经体至迟出现于汉末,其体式渊源显然就是汉隶。写经者不会羼入自己书法创作的意图,要在“无我”的状态下尽量接近地传达所抄经本的风格。从西晋到北齐,写经体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其流传脉络极为清晰 。 作品示例:《泰山金刚经》 、《太上玄元道德经卷》 、《诸佛要集经》 平画紧结 特征:重心往字内聚拢,出现有意识地笔画错落,但横画平直,隶书痕迹较重。 出现原因: 一、撇画捺画的有意夸张,加强了下部左右两角的张力,四角平均的宽疏体式有所削弱; 二、受到文化发达地区新书风的影响,错落式楷化痕迹加重,比如数个横画并列时,长短区别十分明显。 作品示例: 北凉体: 《沮渠封戴木表》 、《沮渠安周造佛寺碑》 楼兰习字残卷: 《悼痛残纸》、《繇顿首残纸》 走向楷书自觉—— 斜画宽结 特征:横画普遍左低右高,体势横宽上扬 ,笔画逐渐脱离隶书痕迹而走向成熟。 意义:斜画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楷书体式的“平直”倾向,使楷书在“去隶化”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宽,则成为与隶书联系的最后纽带。 代表人物及作品:钟繇《贺捷表》 其他作品示例: 《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题记》 、《晖福寺碑》 、《爨龙颜碑》 、《刘怀民墓志》 脱尽隶意的楷书结构体式——斜画紧结 两类代表 一、王羲之书系楷书作品 产生原因及手法:王羲之本人趋新尚妍的主观努力,用笔上剔尽隶书遗意,结构上将横向笔画变短,纵向笔画引长,字势易横宽为纵敛,变宽博疏朗而为紧结交错。 代表作:《乐毅论》 二、洛阳体魏碑及北魏贵族墓志 产生原因:前者,据华人德先生观点,与书写、刊刻条件有很大关系,更符合生理习惯。后者则是因为孝文帝提倡“汉化”,重用政治动乱中北迁的汉族士人 ,导致书法新风北移。 代笔作:《始平公造像》 、《元略墓志》 、《元珍墓志》 “斜画紧结”结构体式唐宋以后一枝独秀的原因及影响: 一、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使其影响力远超北朝书家,“斜画紧结”深入人心。 二、作为书法启蒙的隶书传统被名家楷模传统所代替。 三、印刷术和美术字的普及,其字体蓝本即为“斜画紧结”式楷书。 四、由于缺少隶书和魏碑等其他书体的滋养冲击,在帖学流行的一千多年里,楷书的 继承与创新都在很窄的范围内进行。尤其是结构方面,几乎是“斜画紧结”一统天下,楷书式微与此大有关系。 唐以前用的楷书大致对应九宫格,宽博,有古意;唐以后的楷书对应米字格,中宫收紧,不古。平、宽是隶书遗留,斜、紧是楷书方向。字体欲古,结体上取平宽。六朝、唐以上结构上取平宽,有魏晋风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