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
Chem
与
第二章 化学与生活
清华女生自费出版“中国食品安全档案”揭露黑幕
陈巧玲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生
《中国食品安全档案》搜集了近年来爆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报告,以档案辑录的方式呈现给公众。为丰富资料,陈巧玲走访了多地农场、批发市场、超市、食品企业与大小作坊,核实调查。
陈巧玲说,她很清楚目前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但希望这份记录让人们了解危险在哪里,以及我们的时代发生了什么。
第二章 化学与生活 2
主讲:化学工程学院
殷长龙
2015年4月
2-4 衣装、肥料、农药
2-5 化学与色彩
2-1 牙膏2-2 洗涤和护肤用品2-3 洗护染烫发
人造纤维与合成纤维有什么区别?
蚕丝是纤维吗?
尼龙66中的66表示什么含义?
肥料三大要素是什么?
氢气从哪里来?
过度使用农药的危害有哪些?
DDT和六六六是什么结构的农药?
焰火中的颜色从哪里来?
什么是光肥?
为什么变色眼镜会变色?
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色?
苹果为什么一边红一边绿?
问题
化学使人类丰衣足食
一.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
1、天然纤维-植物性纤维(棉、麻)的化学成分:纤维素,多聚糖,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聚糖。
纤维素结构片段
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
2、人造纤维:
用化学处理的方法,使不能纺丝的天然纤维(木材、芦苇、甘蔗渣、棉杆和麦杆)变成可纺丝的纤维。
人造纤维可纺成长丝或切成短丝。长丝与蚕丝可混纺成各种绸缎;与棉纱混纺可制成线绨面料。短丝与棉花混纺就是人造棉。短丝还可织成人造毛面料。
蚕丝
外观也是纤维状的物质,但组成与纤维完全不同,主要是蛋白质。
二.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实际上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纤维、淀粉)不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都是用化学的方法,使小分子聚合而成。
几种常用的合成纤维
(1) 聚酯--涤纶(的确良)
原料:对二甲苯和乙二醇,来源于石油工业中的甲苯和乙烯。
(2)聚酰胺---尼龙,原料:苯、丁二烯等
(3)聚烯烃:腈纶、维尼纶、丙纶、氯纶。
原料:丙烯、氨、氯气
尼龙的历史
尼龙(英语Nylon)是一种人造的多聚物。
1935年2月28日杜邦公司的华莱士·卡罗瑟斯在美国威尔明顿发明了这种塑料。
1938年尼龙正式上市,最早的尼龙制品是尼龙制的牙刷(1938年2月)和妇女穿的尼龙袜(1940年5月)。
今天,尼龙纤维是多种人造纤维的原材料。硬的尼龙被用在建筑业中。
尼龙66的合成
已二酸的合成
己二胺的合成
尼龙66的合成
已二酸和己二胺的交替共聚
子弹射不透的全新纤维防弹衣
在电影《小兵张嘎》中有这样一个镜 头:一位战士身披厚厚的棉被冒着枪林弹雨去救张嘎子,而他之所以安然无恙,就是因为棉被中排列杂乱的纤维有防子弹穿透的本领,这就是“以柔克刚”。
最新发明的一种绒毛纤维“以柔克刚”的能力更强,可用于防弹背心阻止高速旋转的子弹射入。
子弹射不透的全新纤维防弹衣
最新发明的一种绒毛纤维防弹衣的强度是钢铁的15倍。
防弹原理:
绒毛纤维能阻挡枪弹的奥秘是“绵里藏针”,它的高强度完全可以充当装甲,而它的绒毛状结构又像棉花状似的,具有以柔克刚的能力。这种材料一旦应用于未来战场,对传统的防弹材料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也给各国的特种部队和武装警察、 特警提供了令人舒心的“定心丸”。
三.化学肥料
肥料的重要性:食物的生产-“民以食为天” 食物短缺依然是21世纪面临的难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有40个国家 面临不同程度的粮食短缺, 主要是非洲、拉美和亚洲的阿富 汗等国家,4000-5000万人缺粮。
肥料概况
肥料三大要素:氮(N)、磷(P)、钾(K)
肥料包括有机肥和化肥(无机肥)两部分。有机肥的使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一直延续至今。目前,有机肥提供的纯养分占中国肥料消费总养分的30%左右。
化肥工业总产值约占化学工业总产值的20% 。2006年化肥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5以上,位居全球第一。
在化肥工业中,氮肥占主导地位 ,磷肥次之 ,钾肥所占的比例最低 ,仅占化肥总量的4% 。
2006年,化肥总产量达4987万吨,氮、磷、钾肥的生产比例为1:0.30:0.07。
中国的化肥消费
氮肥以尿素为主,磷肥主要是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复合型肥多为高浓度磷肥(磷铵、重钙、硝酸磷肥、氮磷钾复合肥)。
中国的钾肥生产因受资源的限制,一直是化肥工业中最薄弱的环节。中国钾肥的消费主要依赖从加拿大、俄罗斯和以色列进口。
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