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 4.2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ppt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 4.2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 4.2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

* 答案 1.C 2.D 3.B 解析 第1题,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地势平坦;热量丰富,降水丰沛;经济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便于接受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第2题,珠江三角洲依靠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本区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粮食复种指数高,成为我国商品农业基地之一;本区的气候条件不适合棉花的种植。第3题,本区矿产资源缺乏,是其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 * 答案 4.C 5.A 解析 在工业化推进的阶段Ⅰ,珠江三角洲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但进入阶段Ⅱ,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 * * *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课时1 * 主要内容 1 工业化与城市化 2 对外开放的前沿 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工业化与城市化 01 工业化 必然带来城市化 城市化 反过来促进城市化 * 对外开放的前沿 0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 对外开放的前沿 02 1980年以前 工业基础较薄弱,工业主要在广州 现在 我国主要工业基地之一,仅次于长三角的城市密集区 * 对外开放的前沿 02 外因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内因 良好的区位: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 思维活动 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何要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出路? 答案 资源密集型工业是指在工业投入的各因素中,原料占最重要的地位的工业,特点是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因此发达国家将这类工业迁往国外资源丰富的地区 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是选择厂址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而目前世界上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劳动力费用差别很大,欠发达地区低很多,所以发达国家将这类工业迁往劳动力密集的欠发达地区 *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自然地理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 (3)香港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有何影响? 互动探究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 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水网密布;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肥沃的土壤条件;地理位置优越。 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改革开放后,香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资金、技术也随之流入,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03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03 1979 主导:劳动密集型产业 主导:高新技术产业 条件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国内需求庞大,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部门 制衣、制鞋、玩具、电子组装 条件 工业实力大增 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支撑进一步发展 背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部门 电子工业 1990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03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城镇数量增多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城市化水平提高 城镇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城市化水平提高 * 互动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广东流传着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阶段轻工业起步时的顺口溜:三水一瓶水(健力宝饮料),顺德一把扇(各种名牌电风扇),鹤山一条毯(拉舍尔毛毯)。20世纪90年代后,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而今,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右图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过程和起步阶段外资工厂基本生产模式示意图”。 * (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早期的基本生产模式是什么?为什么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什么工业产值增长较慢? (2)第二阶段有哪些优势条件逐渐丧失?在众多优势条件逐渐丧失的前提下,为何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工业结构主要不同是什么? 互动探究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第一阶段的基本生产模式是从境外引进资金、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在本地加工完成后,大批产品经过香港等地的转口贸易供应国际市场,属“外向型”经济 该阶段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劳动力丰富廉价,因此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劳动密集型工业附加值低,因而工业产值增长不快 第二阶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