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岳麓版选修一第7课 忽必烈改制 课件(17张).pptVIP

2015-2016学年岳麓版选修一第7课 忽必烈改制 课件(17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蒙古族杰出领袖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 的赫赫战功缔造了中国古代史上疆域空前辽 阔的元朝。这段历史既充满了光荣与梦想, 也夹杂着血腥与悲凉,更留下了智慧与辉 煌。回顾这段五味杂陈的历史,我们会留 下什么感想呢? 忽必烈 成吉思汗 蒙哥 贵由 窝阔台 蒙哥(1209-1259) 元宪宗。成吉思汗孙、托雷长子,1251-1259年在位。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死于四川合州钓鱼城下。 忽必烈像 忽必烈(1215—1294年),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即蒙古大汗位。1271年,定国号为元。新国号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表示国家极其广大。 元·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 了解蒙古的兴起与政权建立 1.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历史悠久的民族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汗国 3.蒙古汗国的征伐战争 ①成吉思汗灭西夏 ②其子孙灭金、招降吐蕃、征服大理 4.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 ①1271年,定都大都(北京) ②元朝统一全国:1276年灭南宋 蒙古帝国的组成:元帝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 +钦察汗国(金帐汗国)+伊儿汗国(伊利汗国) 讨论思考:元朝疆域辽阔、蒙古骑兵金戈铁马、所向 披靡,为什么元世祖忽必烈还要进行改革? A、蒙古国疆域辽阔,但统治机构落后,须建立完善的国家机构加强统治。 B、忽必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深感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立志进行变通创新的改革。 讨论思考:忽必烈改革有没有支持者?哪些人在支持着忽必烈? C、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鼓动 讨论思考:忽必烈改革的反对者主要是哪些人?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最后结局怎样? D、粉碎了顽固派的挑战,稳定了政局,为改革创造 了条件。 一、忽必烈改制的历史背景 A+B+C+D 二、忽必烈改制的主要举措 1、汉法与旧俗之争——改革落后文化习俗 思考:为了移风易俗,忽必烈做了哪些努力? A、禁止屠城,限制扰民、废除世袭,释放奴隶,平定叛乱 B、重用汉官,推行“汉法” C、更改国号,迁移都城 ,便于吸收中原文化 2、政体更新——改革政治体制 (1)蓝本: 按中原王朝体制构建政权。 (2)主要制度: A、中央机构: 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B、地方管辖: 设行中书省;设澎湖巡检司,管澎湖和琉球; 开发云南; 全国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 C、兵民分治,废除世袭: D、民族分治制度(目的、影响) (3)历史意义: A、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 B、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 忽必烈 枢密院 总领全国军事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关 御史台 纠察百官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宣政院 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忽必烈按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 东: 大海 东北:辽阳行省 北: 岭北行省 西北:新疆; 西南:西藏//云南 南: 南海诸岛 东南:台湾 特点: 疆域空前辽阔 用行省制统治 大都(北京) (1)保护农田: 严禁以耕田为牧场;军民在黄河南北耕田、在边疆地区屯田 (2)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行政机构: 地方设劝农官,中央设大司农司; 规定劝课农桑的赏罚之法; (3)在乡村推广“锄社”,提倡农民互助合作 (4)编《农桑辑要》,推广先进农业科技 (5)作用:农桑为本的方针得以贯彻,取得巨大成功。 3、转变立国之本——改革经济发展模式 《齐民要术》现存第一部农书 《农桑辑要》现存最早官修农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