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8课 笔墨丹青 课件(58张).pptVIP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8课 笔墨丹青 课件(58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这是一个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这些稚拙的线条记载了先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这些绘画中蕴涵着的历史信息中,我们能否想象一下先民的生活? 顾恺之,东晋无锡人,是宗教壁画家和人物肖像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美誉。是中国画史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绘画理论也是中国古代开创之作。作品以形写神,惟妙惟肖,眉目传情,活脱真人。 顾恺之,原名长康,字虎头,东晋画家。 有一年,建康城里要修建一座寺庙,主持和尚因找不到资金而没了办法。这时候来了个贫苦的年青人,说要捐一百万钱。主持以为他吹牛,起初不相信。青年人提出要在一面粉刷好的墙上画一幅维摩诘(传说中一个佛教徒)像,可以向前来观看他作画的人征集捐款。就这样,一连三天,观众人山人海,把寺庙挤得水泄不通。等到最后,这个年青人为维摩诘点上眼珠的时候,画上的人物就像活了一样,观众的赞叹声、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这时募集的钱早超过了一百万。这个年青的画家就是顾恺之。 顾恺之画画不仅重视刻画眼神,还特别注意表现人物的特点。有个叫裴楷的人脸颊上有三根长汗毛,别人为他画像时,都不画出来,顾恺之却把这三根汗毛画得特别突出,而强调对象的特征。可见顾恺之善于用特征衬托人物的个性。 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 这幅图表现的主要是洛神的美貌、光彩以及她和曹植若即若离的关系。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衣带飘飘,动态委婉从容,似来又去,含情脉脉,表现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的情境。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诗中的韵味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宋元的山水花鸟 元代刘贯道《梦蝶图》 明清的怪僻清新 由于地域、理念、师友等各种原因及时代的 变化和社会的动荡,,明清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 的画家。 明宪宗朱见深这幅画构图非 常绝妙。粗看之下似一笑面弥勒 盘腿而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 三人合一。当年陶渊明与道士陆 修静访高僧慧远,临别相送,不 觉过虎溪(慧远送客从不过虎 溪),引起虎啸,三人相视大笑, 世称“虎溪三笑”。 《一团和气图》 《秋风纨扇图轴》 明代唐寅(唐伯虎) 所画《秋风纨扇图轴》, 左上角题诗云:“秋来纨 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 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 都谁不逐炎凉?” 由此点 明作品的主题,以生活中 见惯的细琐小事,讽喻政 治生活中的附炎趋势,追 名逐利的丑态。 清初 八大山人 朱耷《安 晚册》之 四。 郑板桥的《兰竹图》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明宗室后裔,明亡后,落发为僧,流离失所,寄情水墨。 不拘成法,孤独冷淡。 清军入关,明朝灭亡,鄙视满清统治,表达不满。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郑板桥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画竹的过程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非常重视生活感受,民间有“板桥无竹不入居”的说法。 正直不屈,高风亮节, 愤世嫉俗,托物言志。 清朝统治腐败,文化专制, 文人思想受到压制。 四、民间风情画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二、从魏晋到隋唐的绘画 三、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 民俗画的出现 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宋 代以来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 画也开始发展起来。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清明上河图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分,一部份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画中有814人,牲畜83匹,船只29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14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