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版高中历史 .3 百日维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

版高中历史 .3 百日维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版高中历史 .3 百日维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 * 第3课 百日维新 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后更名为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北京大学自成立以来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责任,作为当今中国最好的学府之一,为众多学子所推崇。 请思考: 1.戊戌变法除了教育措施外还有哪些措施? 2.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何意义? 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德国强占_______。 (2)俄国强占_____和大连。 (3)法国强租_______。 (4)英国租借“新界”和_______。 胶州湾 旅顺 广州湾 威海卫 2.表现: (1)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主张学习日本_________,进行 全面改革,引起光绪帝的强烈共鸣。 (2)康有为进呈《___________》和《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 进一步坚定光绪帝维新变法的决心。 (3)1898年春,康有为发起组织_______,保浙会等变法团体相 继成立,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4)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 高涨。 明治维新 日本变政考 保国会 【合作探究】 1.结合时代背景说说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变法。 提示:(1)不甘作亡国之君。 (2)亲政后无实权,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统治。 二、百日维新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________》,宣布变 法。 定国是诏 2.内容: 增强国防力量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有利于中国_____ _________的发展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作用 按新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兵船 改革_______ ___,废除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学生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__ _____ 设立___________,鼓励发展农工商 业;改革财政, 创办国家银行,编 制国家预算和决 算;兴办邮政等 鼓励官绅士 民_______ ___;举荐 人才;精简 机构,裁减 冗员;取消 旗人特权 内容 军 事 文 教 经 济 政 治 上书言 事 农工商总局 科举制 度 译 书局 民族 资本主义 【合作探究】 2.19世纪末,面对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怎样? 提示:(1)中国人民:展开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 (2)资产阶级维新派: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3)爱国官员: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 (4)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3.进步意义:光绪皇帝的变法上谕,基本反映了_______的愿 望和要求。 4.局限:光绪帝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_______,大开 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维新派 行宪法 【合作探究】 3.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与要求? 提示: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教育上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等。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起到了何种作用? 提示: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充当了光绪帝的顾问,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治国平天下”的责任,而且还是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者,更是破坏旧秩序的身体力行者。他们的大部分主张被光绪帝采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一、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 1.客观原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5.政治基础:无实权的光绪皇帝。 6.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 7.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 8.推动因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尤其是德国强占胶州湾。 【名师指津】戊戌变法尽管具备了一些历史条件,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只是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在社会条件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被推上了历史舞台,导致先天不足。因此在当时还没有出现促使变法成功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二、百日维新的特点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