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历史热点点难点专题透析 专题6 觉醒与探索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课件.ppt

高考历史热点点难点专题透析 专题6 觉醒与探索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热点点难点专题透析 专题6 觉醒与探索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课件

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年份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 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 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 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 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在城市化过程中, 英国出现了怎样的社会问题?材料二显示的D—E阶段我国城镇人口 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E—F阶段我国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的原 因又是什么?(24分) 材料二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推动英国、中国城市 化进程中有何不同的主要因素,各举一例简要说明。(8分) 【答案】????(1)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4分)社会问题:城市 人口激增,无业人口众多;贫富悬殊;公共设施不完善;下层民众生活 条件差;等等。(8分)D—E段城镇人口增长缓慢:“文化大革命”导 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6分)E—F 段城镇人口明显增长:“文革”结束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农业剩余劳动 力大量涌入城市。(6分) (2)英国:受经济活动的影响较大,如圈地运动、工业革命等。(举一 例即可)中国: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较大,如“大跃进”运动、“文化 大革命”等。(举一例即可)(8分) 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直到基督纪元20世纪的黎明,战争才真正进入其作为人类潜在毁灭 者的王国。人类的组织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和帝国,民族在发展 过程中具有了完全的集体意识,因而屠杀事业能够有计划地以从前 难以想象的规模坚持不懈地予以执行。……由于良好的财政、世界 规模的信贷和贸易资源、大量资本储备的积累,所以在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内有可能使用整个民族的力量来完成大破坏的任务。民主制 度使几百万人的意志力得以体现。教育不但把战争的进程纳入人人 都能理解的范围,而且使每个人都可以高度服务于当前的目的。报 纸提供了统一思想和相互鼓励的工具。宗教尽管在基本问题上主张 慎重地避免冲突,但却以各种形式对所有斗士一视同仁,并给以鼓励 与安慰。最后是科学,面对人类的迫切需要,它打开了自己宝库和秘 密,把几乎是决定性的能力和器械交到人类手中。 ——[英]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评述材料中的观点。(20分) (要求: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评分标准】 第一等(20~14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 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二等(13~8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 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第三等(7~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 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答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民族主义、民主制度、世界经济 发展、教育、报纸、宗教、科技发展等成为“双刃剑”。 人类将科技、民主、教育等事物应用于社会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推 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整体发展;但如果将其应用于战争,则会沦 为杀人的武器,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灾难;关键不在于科技、民主 、教育等这些事物本身,而在于应用这些事物的人。 ①民族危机的加剧 ②救国思想的成熟 ③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 共和观念的普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立宪救国”“实业救国”“教育 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大都失败,②错误;当时共和观 念尚未普及,④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11.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 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 择了实业,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他们共同的终极目标是( ????)。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挽救民族危亡 【解析】????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符合康有为的目标,推翻清政府的统 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符合孙中山的目标。三人的救国主张都 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提出的,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12.陈独秀曾经说过:“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