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苯降解国内外研究现状.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氯苯降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TiO2的光催化活性被日本科学家Fujishima和Honda证实。为了提高TiO2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和光催化能力,对TiO2进行掺杂。由于Fe元素的多价性,单掺金属Fe原子在锐钛矿TiO2中也有双掺杂的协同效应,但是目前关于Fe单掺杂锐钛矿相TiO2能够产生双掺杂的协同作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尚未出现。 一般的TiO2为晶体结构,掺杂方法是在单晶中掺杂金属原子或者无机化合物形成共掺杂化合物。也可用凝胶法制备Fe-TiO2(Fe掺杂纳米TiO2)。 2.关于Fe-TiO2催化降解氯苯的研究现状 2.1关于氯苯降解的研究现状 2.1.1物化方法 物理方法通常有吸附法、萃取法、蒸馏法和气提法等。余子瑞等( 2003 年)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PH 等条件下, 活性碳纤维对水氯苯系列的吸附动力学, 发现活性碳纤维对氯苯系列的吸附容量的大小比较是:K 六氯苯K 二氯苯K 三氯苯K 氯苯。张晓永等( 2000 年) 用固相微萃取装置直接从水中萃取氯苯系化合物, 回收率为85%~102%, 其中HCB 为99%。贾青竹等( 2001年) 利用超声波发生仪分别以石油醚和丙酮及正己烷和丙酮为溶剂振荡萃取3 种氯代物, 其中六氯苯的回收率分别为78%和76%。物理法可对污染物起到浓缩富集并部分处理的作用, 常作为一种预处理手段与其他处理方法联合使用。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二次污染。 化学方法在六氯苯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主要有湿式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以及声化学氧化法、催化还原脱氯法等。吕锡武等( 1997 年) 采用乙醚溶解移入法, 配制六氯苯模拟试验水样, 进行UV- microO3 工艺处理水中六氯苯的连续采样测定, 初始浓度为2.3ug·L- 1, 去除率最高可达100%。周萍等( 2004 年) 通过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一系列多金属氧酸盐- 有机胺- 分子筛杂化催化剂, 以有机杀虫剂六氯苯为探针分子考察了其光催化活性, 研究表明多金属氧酸盐杂化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能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六氯苯。高燕( 1999 年) 曾报道了以乙醇为溶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PVP) 负载Pd- Co为催化剂, 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六氯苯加氢脱氯。 此外, 人们还尝试了电化学法、微波放射性γ射线等高新技术, 发现它们对六氯苯有很好的去除作用。杨光俊( 2004 年)研究了在溶剂体系及不同浓度添加物的联合作用下, 六氯苯经γ射线辐照的降解。化学方法处理POPs 虽然具有快速高效、反应彻底、降低或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 但也存在反应条件要求较高, 反应器材质选用及制造困难, 反应条件控制与运行费用高的问题。因此在工业规模上进行实际应用, 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2.1.2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处理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 将土壤、地下水或海洋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成CO2 和H2O 或转化为无害物质。根据目前有关的文献资料, 修复污染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植物和菌根。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处理时间太长。 综上所述, 由于HCB 化学性质极稳定, 目前对其尚无特别有效、经济、适用面广的物理及化学处理方法。 2.1.3氯苯的微生物处理方法研究 国内研究现状 氯苯通常被认为是环境外来化合物,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缺乏相应的降解酶,难以被微生物利用, 所以氯苯的生物降解研究不多, 氯苯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工作也做的不多。甘平( 2001 年) 经过对从染料厂和毛纺厂的活性污泥的筛选驯化最终分离出4株菌种, 它们能够生存于含有氯苯类的培养基中。此研究表明虽然HCB(六氯苯)难以被微生物利用, 但是对它具有耐受能力的菌种还是存在的, 有望得到对其具有降解能力的菌种。 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研究中, 分离单株降解菌的研究也不多, 他们研究的大多数为混合菌群的降解特性。S.Y.Yuan( 1999 年) 通过对市政污水污泥中的氯苯在厌氧环境下的脱氯过程的研究, 确定在最佳消化条件( PH 7.0, 30℃)下的脱氯速率。在这种体系下的脱氯路径为: HCB→ 五氯苯→1, 2, 3, 4 - 四氯苯+1, 2, 3, 5-四氯苯→1, 2, 4 - 三氯苯+1, 2, 3- 三氯苯+1, 3, 5- 三氯苯→1, 2- 二氯苯+1, 4- 二氯苯。研究表明微生物的HCB受抑浓度为50 mg·L- 1。BEAVENCHANG( 1998 年) 通过研究加入1, 2, 3- 三氯苯的化工厂出水水沟底泥的消化过程, 发现在三种不同条件下的降解率顺序同上面相同。在这种体系下的脱氯路径为: HCB→五氯苯→1,2,3,5-四氯苯→1,3,5- 三氯苯+1,2,4- 三氯苯→1,3- 二氯苯。Ferdi ( 2004 年) 研究了在耕种土壤中的还原脱氯过程和被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