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密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空气的密度

空气密度 空气密度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每立方米空气所具有的质量(千克)就是空气密度,常温下大约是1.21--1.25千克.空气的密度大小与气温,海拔等因素有关,海拔越高密度越低,我们一般采用的空气密度是指在0摄氏度、绝对标准指标下,密度为1.29克/立方分米才对!空气密度=1.293*(实际压力/标准物理大气压)*(273/实际绝对温度),绝对温度=摄氏温度+273   通常情况下,即20摄氏度时,取1.205kg/m3密度表编辑绝对压力空气温度空气密度绝对压力空气温度空气密度Mpa摄氏度Kg/m3Mpa摄氏度Kg/m30.1251.16911.42516.3670.2252.33811.52517.5370.3253.50731.62518.7060.4254.67641.72519.8750.5255.84551.82521.0440.6257.01461.92522.2130.7258.18372.02523.3820.8259.35282.12524.5510.92510.5222.22525.7201.02511.6912.32526.8891.12512.8602.42528.0581.22514.0292.52529.2281.32515.198【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学习测定空气密度的方法。【仪器和器材】带阀门的塑料容器或玻璃容器,打气筒,烧杯,水槽,量筒,天平。【实验方法】1.把容器的阀门打开,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到一定程度后停止打气,关上阀门。用天平称出容器的质量(图1.24-1)。2.如图1.24-2所示,把一只装满水的大烧杯倒扣在水槽中(实验时可先将烧杯没入水槽中,然后将烧杯翻转,使其底部向上)。将接在容器上的管子另一端放在烧杯下面,打开阀门将容器中的压缩空气缓缓地放一部分到烧杯中,同时调节烧杯的位置,使杯中空气的体积约为杯容积的3/4,且杯内外的液面相平。关闭阀门并在杯上记下这时水面的位置(用一根橡皮筋套在杯上即可)。3.称出放出一部分气体后容器的质量。两次质量差就是放到烧杯中的空气的质量。4.将烧杯从水槽中取出,装水至橡皮筋所示的位置。用量筒测出烧杯所盛水的体积,即为烧杯内空气的体积。5.由公式ρ=m/V可求得在此时的大气压强和温度下空气的密度。【注意事项】1.由于空气的密度与压强有关,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时,务必要使烧杯内外的水面相平,这样才能保证杯中空气的压强和环境空气的压强相同。2.由于容器中盛的是压缩空气,所以放气时一定要缓慢,防止气体冲到烧杯外面。3.本实验显然也说明了空气有质量。【思考题】1.能否用气球或橡皮袋代替本实验中的塑料容器存贮空气?为什么?2.为什么用此方法所测出的空气密度是当时环境温度和压强下的值?提示:本小实验可辅以“力学”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养。5相关内容编辑2013年3月19日,来自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材料,这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为每立方厘米0.16毫克,是空气密度的六分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气凝胶”是半固体状态的凝胶经干燥、去除溶剂后的产物,外表呈固体状,内部含有众多孔隙,充斥着空气,因而密度极小。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将含有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纳米材料的水溶液在低温环境下冻干,去除水分、保留骨架,成功刷新了“最轻材料”的纪录。此前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是由德国科学家在2012年底制造的一种名为“石墨气凝胶”的材料,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18毫克。“‘全碳气凝胶’的构造类似于‘碳海绵’,哪怕将一个马克杯大小的气凝胶放在狗尾草上,纤细的草须也不会被压弯。”高超说。虽然看上去“脆弱不堪”,但“全碳气凝胶”在结构韧性方面却十分出色,它可以在数千次被压缩至原体积的20%之后迅速复原。此外,“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的900倍。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