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陆游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41岁。二鼓尽,二更结束。②琼糜:琼浆玉液,比喻精美的食品。糜,糊状食物。
韵译:
我这迂腐的书生碌碌一生无所作为,唯独喜欢忠诚待我的古人著述。
白发无情,已将我逼向老年的境地,青灯有意,还像儿时一样伴我读书。
高大的梧桐簌簌有声,传来阵阵寒意;咚咚两声,那是催促我入睡 的夜鼓。
秋夜渐渐漫长,饥饿跑来作祟;一杯山药,倒也似玉液琼浆叫我知足。
作者小传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
作品解读
陆游自幼好学,可以他的诗句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解嘲》)为证。而他的诗集中写夜读的诗篇,到八十岁以后还很多见,如八十五岁时作的《读书》中写道:少从师友讲唐虞,白首襟怀不少舒。旧谓皆当付之酒,今知莫若信吾书。我们不难发现,陆游在诗歌创作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与他刻苦好学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他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陆游四十一岁。
陆游自言六十年间诗万首,而诗的首联却以腐儒碌碌叹无奇起句,显得意味深长。因为他曾在《融州寄松纹剑》中有过这样的诗句耻作腐儒长碌碌。如今竟然能以腐儒自居,似乎有悖于早年的一腔壮志凌云。联系当时陆游的境遇,初任隆兴通判,孤寂无侣,落落寡欢,只能用读书排遣心中的抑郁,便有了独喜遗编不我欺。所以,回过头再去品味独喜遗编还是表现了他一贯积极的入世观。因为陆游读书是为了济世救民,有其诗读书本意在元元(指人民)为证。
颔联的白发令人滋生出老境的颓唐,但是在青灯之下,却别有一番意韵。有位哲人曾说过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所以儿时读书是有滋有味的,早生华发的陆游如今在青灯的陪伴下,仿佛重又回到儿时,享受着读书的快乐。此联写室内夜读,晓畅平易,精炼自然,亲切有味,是全诗最精彩的两句。
颈联写室外的秋夜。窗外传来秋风吹落梧桐树叶的策策声响,更鼓冬冬声报过二更,催促诗人应该歇息了。诗人逼真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尾联写了诗人入睡前的进食的情景。专心读书的诗人感到有些饥肠辘辘,便把山药煮成的薯粥,认为赛过琼浆,于是一个安贫乐道、孜孜好学的诗人便凸现了出来。
作品鉴赏
陆游自少至老,好学不衰,集中写夜读的诗篇,到八十岁以后还多见。他诗歌创作的高度成就,和这种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陆游到南昌前,任镇江通判,与友人韩元吉、张仲钦、王明清、张孝祥等,得同游、唱酬之乐。改判隆兴,孤寂无侣,郁郁寡欢,公余更加肆力读书。
首联自叹为碌碌无奇的腐儒,只喜有古人的遗书可读,是夜读的缘起,诗笔平平;联系陆游的生平抱负和志越,内涵却不简单。陆游早年即饱报国壮志,不甘以腐儒自居,又顾以奇才自负;自称腐儒与叹无奇,都含有世不我许,我不世与--即当道不明,才不见赏之慨。独喜遗编不我欺,则含有不屑与世浮沉,而要坚持得自通编的济世理想之意;与五十二岁时作的《读书》的读书本意在元元(指人民),六十七岁时作的《五更读书示子》的暮年于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指伊尹、吕尚的进身济世),万钟一品不足贵,时来出手苏元元,七十三岁时作的《读书》的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逮志有余。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兔愚,七十五岁时作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存旧典型。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雷一灯青,八十一岁时作的《读书示于局郁郁遹》的忍饥讲虞唐(指尧舜治国之道),古言(指儒家的济世理论与思想)不吾欺,八十五岁时作的《读书》的少从师友讲唐虞,白首襟环不少舒。旧谓皆当付之酒,今知莫若信吾书等句参看,其事自明。
次联从室内写夜读,是全诗最精彩的两句。陆游到老还以眼明齿坚自豪,而头上可能早已出现一些白发,故四十以前,即已谈及白发,这里出句也说是白发无情侵老境。这句孤立看便无奇;与下句作对,却构成很美的意境:头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还觉得意味盎然,象儿时读书一样。白发、青灯,无情、有味,老境、儿时一一相映成趣,勾人联想。凡是自幼好学,觉得读书有味(这是关键),到老犹好学不倦的人,读了这联诗,都会感到亲切,无限神往,沉浸于诗人所刻划的夜读情景.这一联与后期的《风雨夜坐》中的欹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一联,最能打动中老年人胸中的旧情和书味,把他们的欲言难言之境与情写得如在目前。诗人六十三岁时作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