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机依赖论文:手机依赖的危害与发生机制探析(共4611字)
手机依赖论文:手机依赖的危害与发生机制探析(共4611字)
本文
精神病专家预测,手机依赖将会是21世纪最重要的非药物依赖类型之一[6]。可见,手机依赖已经逐渐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国外对此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始于2001年,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国内的研究才刚起步。
手机依赖的概念及特点
研究者们尚未就手机依赖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国外的研究报告均没有明确的定义,主要强调的是心理和行为特征,如Lee发现73%的受访者报告离开手机或面对不得不关机的情况时,他们会感到烦躁和不安[7];Katharine的调查显示,53%的人会因为手机没电而显得异常焦虑[8],这些强调的是依赖的戒断症状;Bianchi和Phillips认为手机依赖的人难以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在完成其他任务时会因使用手机行为而分心,并且产生更多的人际冲突[9];Merlo认为手机依赖者通常会强迫性地检查语音信箱及短信,隔几分钟就会想去看看是否有新信息或未接电话[3],这些强调的是过度使用造成的人际交往问题。而国内学者的定义则是参考网络成瘾的概念,如师建国将手机依赖定义为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10]。韩登亮和齐志斐将手机依赖界定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11]。尽管概念尚未统一,但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手机依赖属于“行为成瘾”(BehavioralAddiction)的范畴,因为它不涉及任何物质摄入,是一种新型的强迫依赖行为[9,12]。
手机依赖的测量
Bianchi和Phillips最早编制了《手机问题使用量表》(MobilePhoneProblemUsageScale,MPPUS),MPPUS包含27个项目,涉及耐受性、逃避问题、戒断性、渴求性以及社会、家庭等产生的消极生活事件五个方面。该量表被美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研究者所借鉴[13-15]。Park借鉴Horvath编制的《电视成瘾量表》(TelevisionAddictionScale)来测量手机依赖。修订后的量表包含20个项目,涉及耐受性、戒断性、无意识使用、时间花费、替代等内容[16]。Billieux,VanDerLin-den和Rochat认为前面编制的量表没有包含手机问题使用的所有方面,且对手机的正常使用和问题使用的界限区分不明,为此他们编制了一份《手机问题使用问卷》(ProblematicMobilePhoneUseQuestionnaire,PMPUQ),该问卷包含30个项目,综合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得到手机问题使用的四个维度:超限使用、危险使用、财经问题和依赖症状[12]。
Koo针对韩国青少年编制了一份包含20个项目的《手机依赖量表》(CellPhoneAddictionScale),探索性因素分析后获得三个维度:戒断症状、社会功能失调、强迫性,总共能解释55.45%的总变异[17]。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该量表得分可以将青少年区分为手机依赖者、严重使用者、一般使用者,这为研究中被试的筛选和分组提供了方便。我国的徐华等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中对物质依赖和行为成瘾的诊断,编制了以耐受性、戒断性、社会功能和生理反应为四个维度的《手机依赖量表》(MobilePhoneDependenceInventory,MPDI)[18]。师建国借鉴临床经验,在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InternetAddictionTest,IAT)的基础上编制了手机依赖的诊断量表,包含9个项目,确定满足5个项目或以上为依赖[10]。
手机依赖的危害
Sandstr觟m等所做的调查发现,每天手机通话时间超过1小时会导致眩晕、烦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疲劳、头疼等不适症状[19]。Fredrik,Michael和Lennart发现15-19岁的青少年中,每天使用手机超过7小时的人出现更多的头疼、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差等问题[20]。Kamibeppu和Sugiura对东京市区578名初中生的调查发现,49.3%的人报告他们直到深夜还在收发短信,并且经常出现失眠、睡眠不足等问题[21]。虽然目前关于青少年和成人中哪个群体更易受手机辐射的影响还没有定论[22],但已有研究采用PET技术发现,30分钟的手机辐射就能局部抑制右半球前颞叶脑区的机能代谢[23]。Nylund和Leszczynski发现,每天暴露于手机辐射超过10小时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使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出现异常[24]。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长期暴露于手机辐射也会影响男性精子的活动质量[25]。
May认为,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