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从文与李孝石创作理念比较(共8073字)
沈从文与李孝石创作理念比较(共8073字)
本文
李孝石(1907—1942)是近代韩国文坛才华横溢的作家。他从1925年发表处女作诗歌《春》和短篇《旅人》,至1942年离开人世,在短短的17年创作生涯里发表了小说60余篇,散文80多篇以及大量诗歌、喜剧、评论等。自1928年发表小说《都市的幽灵》正式在文坛崭露头角,表现了对农民阶层的同情和怜悯,控诉了在日本殖民统治下朝鲜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穷困,一直被认为站在当时的“同伴者作家”行列。①然而,1933小说《豚》的发表,他的作品越发流露出浓烈的唯美主义色彩,一方面浓墨重彩描绘了自然世界的美好与纯真,殖民地统治下当代朝鲜知识分子浓郁的思乡情怀;另一方面也毫不避讳地描绘了“性”与“情爱”的世界。因此,到上个世纪60、70年代,韩国文坛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例如,早在1930年文学评论家白铁就发表评论,认为李孝石的文章“过分沉迷的‘性行为描写’已经完全跌入色情的泥潭”,郑明焕则指出李孝石作品“自我满足的色彩”,在韩国文坛“不占有重要价值”。然而,从70年代末开始,文坛开始多方位、多角度地重新审视这位作家的创作生涯和作品价值,并开始从全球跨文化的角度,以东西比较文学的视角分析作家思想及作品内涵的审美趣味。例如,蔡熏、李相沃、朱钟演等人通过综合评价李孝石的作品,否认其“同伴者作家”的定义,阐述了作品“深受西方审美主义影响”的特点,以东西比较文学为出发点,站在“抒情作者的人生旅途———这一审美高度”,比较了《荞麦花开时分》和契科夫的《悲叹》,体现了两部作品“人间存在的根本的孤独极致”的主体意识。近些年,李孝石文学研究更是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不仅研究了其作品在不同年代的特点,更着眼于日本殖民统治这一特定的历史时空,从文学文化的层面谈论,研究当时朝鲜社会知识人的“后殖民”的苦闷与抑郁。
两位作家的小说,都表现了独到的审美意识。“美”最为直观的表达是将女性形象的美和自然风景的美相融合,构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深层的意象则表现了在时局考验下,作家对自身的创作态度的洞察和反思,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人性的赞美,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本文以沈从文、李孝石1930年代创作的部分作品为研究对象,将“美”的表达分为表象和深层两个部分进行文本分析,试通过平行比较的方式分析作品中的美的形象,剖析其异同点,从而客观地把握作家创作的风格和态度。
韦勒克说:“审美经验是一种凝神观照的形式,是对审美对象的性质以及性质上的结构的一种喜爱的注意。”[1]通读沈从文和李孝石的小说,可以发现他们独特的审美眼光。从整个作品的框架上看,二者无一例外地都将目光投向了女性的世界,刻画的女性人物极富美感,而女性的美与自然相结合,成为自然的一份子,也赋予了自然生命的活力。总的来说,沈从文笔下的女性或淳朴或秀气,沉静而富有气质,例如萧萧“风里雨里过日子,像一株长在圆角落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枝大叶,日增茂盛”(《萧萧》);如蕤“不能说是十分美丽,但眉眼却秀气不俗,气派又大方又尊贵。”(《如蕤》)。而李孝石在突出女性的外观的描写上,侧重用色彩和比喻进行润色,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看到女性的美。例如幼拉“嘴唇失去了血色,变得青紫,就像鲜红的花瓣放在药水中被漂白了一样”(《心中的意匠》);娜奥美“散乱的黑发和侧脸的轮廓,柔美的双腿,拿着沙果的手仿佛一尊灿烂的石像”,仿佛“全身散发着金黄色的光辉”,姿态“宛然拿着苹果的夏娃圣洁而神秘”(《猎户与林檎》)。
玉太太“这个有教养又能自食其力,富于林下风度,纯碱白色细麻布旧时大袖衣服,拿把宫扇,朴素不花的在菜园外小溪边站立纳凉”,“两人常常沉默半天不说话,听柳上晚蝉拖长了声音飞去,或者听溪水声音。溪水绕菜园折向东去,水清见底,常有小虾,小鱼,鱼小到看玩就无用处。(中略)风动时,晚风中混有素馨兰花香和茉莉花香,菜园中原有不少花木的。在微风中掠鬓,向天空柳枝空处数点初现的星。”———沈从文《菜园》“惨白的月光和旷野尽头的大海那深邃的波涛一同在夜色中渐行远去,轮廓鲜明的草木的影子,就像某种动物一样竖立在黑漆漆的苹果地里,而苹果树则散发着和花叶一样青绿色的光芒。(中略)这是一种月光和夜光混合的微妙的色彩,自然便在这种现实的色彩之上呼之欲出。除了色彩,周围还环绕着某种香气,一种莫名的深奥的夜之香,它让整个月夜更添一份美感”,金玉从“草丛对面的苹果树里钻了出来,可以看见她修长的身材闪耀着苹果花的光芒,黑发在月光的晕染下闪闪发亮,脸也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她像要避开明亮的月光似地,用手背半挡着脸,慢慢地走了过来。”———李孝石《弱龄记》
这两段描写充分将女性的美和自然的美相融合,文章中通过直白的叙述勾勒了玉太太“有教养,有风度”的美,将这种沉静的美与菜园小桥流水的安宁遥相呼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