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化学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9-1 重量分析法概述 一、方法介绍 二、分类 三、方法特点 9-1 重量分析法概述 一、方法介绍 用适当的方法先将被测组分与试样中其他组分分离,转化为一种纯粹的、化学组成固定的化合物,然后称量,据化学因数计算该组分的含量。 9-1 重量分析法概述 二、分类 根据分离方法划分 沉淀法 挥发法(气化法) 电解法 9-1 重量分析法概述 1. 沉淀法:加入沉淀剂,使待测组分生成难溶化合物沉淀下来,经过滤、洗涤、干燥、灼烧、称重、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如 Ba2+ + SO42- = BaSO4 ? 9-1 重量分析法概述 2、挥发法(气化法) 待测组分转变为气体逸出,据试样减少质量计算;或将逸出气体用适当吸收剂吸收,据吸收剂增重质量计算。 如“烧失量”测定, CaCO3 = CaO + CO2? 再如石英岩中二氧化硅的测定,用氢氟酸挥发法, SiO2 + 4HF = SiF4 + 2H2O 9-1 重量分析法概述 3、电解法 利用电解的方法使待测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析出,然后称量,电极增加的质量即为金属的质量。 9-1 重量分析法的概述 三、特点 最基本、最古老的分析方法 不需要标准溶液或基准物质,准确度高; 操作繁琐、周期长; 不适用于微量和痕量组分的测定; 目前重量分析法主要用于常量的硅、硫、镍、磷、钨等元素的精确分析。 9-2 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 一、沉淀形式与称量形式 二、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三、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四、沉淀剂的选择 一、沉淀形式与称量形式 试液 沉淀剂 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 二、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沉淀形式(Precipitation Form) 要求: 1、沉淀的溶解度要小,定量完全沉淀; 2、沉淀易于过滤、洗涤,粗大的晶型沉淀或紧密的非晶型沉淀; 3、沉淀纯净,避免玷污; 4、沉淀易于转化为称量形式。 三、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称量形式(Weighing Form) 要求: 1、有确定的化学组成,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2、十分稳定,不易吸收空气中H2O、CO2,不易被氧化; 3、称量形摩尔质量要大,待测组分在称量形式中含量要小,减小称量误差,提高分析灵敏度。 四、沉淀剂的选择 根据对沉淀的要求选择沉淀剂; 沉淀剂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尽可能选用易挥发或易灼烧除去沉淀剂; 有机沉淀剂的选择性较好,组成固定,易于分离和洗涤,简化了操作,加快了速度,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也较大,应用日益广泛。 9-3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一、共沉淀 二、后沉淀 三、共沉淀或后沉淀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四、获得纯净沉淀的措施 一、共沉淀(coprecipitation) 沉淀从溶液析出时,溶液中本来不生成沉淀的某些其他组分,被沉淀带下而一起沉淀下来的现象。 表面吸附(adsorption) 混晶(mixed crystal) 吸留或包藏(occlusion or inclusion) 1. 表面吸附 BaSO4晶体表面吸附示意图 沉淀表面吸附遵循吸附规律 凡与构晶离子生成难溶或离解度很小的化合物的离子优先被吸附 离子的价态愈高,浓度愈大,愈易被吸附;易极化的离子易被吸附 沉淀吸附杂质的量与比表面及温度等有关。颗粒愈细,比表面愈大,吸附愈多;吸附过程放热,温度愈高,吸附愈少。 2. 混晶 溶液中的杂质离子的半径与沉淀构晶离子的半径相近、晶格相同、电荷相同时,在沉淀形成过程中 可能占有构晶离子在晶体中的固定位置,形成混晶或固溶体。 如: BaSO4-PbSO4 AgCl-AgBr MgNH4PO4?6H2O-MgNH4AsO4?6H2O BaCrO4-RaCrO4 K2NaCo(NO2)6-Rb2NaCo(NO2)6- Cs2NaCo(NO2)6 有些混晶中,杂质离子或原子并不位于正常晶格的离子或原子位置,而是位于晶格的空隙中,形成异形混晶。有时杂质离子与构晶离子的晶体结构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形成异形混晶。 如:MnSO4?5H2O-FeSO4?7H2O 生成混晶的选择性较高,一旦形成混晶,杂质就一定会在沉淀过程中取代某一构晶离子而进入沉淀,所以避免混晶生成,最好事先将杂质离子分离除去。 3. 吸留或包藏 在沉淀过程中,如果沉淀剂浓度较大,加入又较快,沉淀生成太快,则表面吸附的杂质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就被沉积上来的离子所覆盖,使杂质被包藏在沉淀内部,引起共沉淀,称为吸留现象。吸留引起的共沉淀程度也符合吸附规律。 母液被包藏在沉淀之中的现象为包藏。 吸留引起沉淀不纯无法洗去,故在沉淀时应尽量避免发生,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7讲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导论.ppt
- 第03章_纸张的力学性质重点.ppt
- 第03章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old重点.ppt
- 常用化妆品的分类与特点导论.ppt
- 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导论.ppt
- 地质专业规范与发展战略11-7导论.ppt
- ,收藏起就是一本宝石百科重点.pptx
-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38张)导论.ppt
- 地中海风格导论.ppt
- 弟子规带拼音与解释4信导论.ppt
- 2025年中国楼宇门数据监测报告.docx
- 2025年综合类-中级房地产经济-第十二章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合辑.docx
- 2025年中国90°外螺纹弯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卷边筒数据监测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超细银包铜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单路VGA双绞线音视频发送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打印标签铜版纸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拼装式小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中国船舶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2025-2028版.docx
- 2025年中国防水纸箱数据监测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