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岳麓版选修三 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 教案.docVIP

2016-2017学年岳麓版选修三 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 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岳麓版选修三 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 教案.doc

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 右图为波黑首府萨拉热窝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普林西普桥。在桥边立着一块石碑,上写:“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自由的向往。”这块纪念碑纪念的是刺杀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的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加夫里诺·普林西普。1914年7月23日,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几天之内,俄、法、德、英等国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本节课我们学习《惨烈的四年战事》。 ●教法案例 1.“萨拉热窝事件”一目,在教学中要抓住五点:(1)塞尔维亚的独立;(2)奥匈帝国与俄国插手巴尔干半岛;(3)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大战火药桶;(4)萨拉热窝事件; (5)大战全面爆发。讲述时教师可结合《巴尔干形势图》分析巴尔干半岛的复杂局势,利用教材中插图,形象还原 斐迪南大公被刺现场。同时,教师需点明斐迪南大公被刺事件只是德奥等国宣战的借口,同时应肯定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诺·普林西普行为的爱国性质。 2.“从马恩河到凡尔登”一目,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应讲清战争进程的知识线索:(1)两个战场,三条战线;(2)欧洲战场为主战场,西线为主要战线;(3)战争重心转移:西线—东线—西线;(4)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讲述时利用教材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难点,略讲战争过程。 3.“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一目是本课难点,关于美国参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几点:(1)美国参战的原因和借口;(2)美国参战的影响。讲述时,教师应联系美国由“中立”到参战政策变化,点明美国参战实质是夺取世界霸权。关于苏俄退出战争,教师应从苏维埃政府满足人民和平愿望角度进行分析。 4.“德奥集团的战败” 一目,教师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设疑释疑“德奥集团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来处理教材,在教法上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补充史料,逐层设问解疑,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课程 标准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2.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重点 难点 1.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重点) 2.分析德奥集团战败的原因,认识一战是没有胜利者的战争。(重难点) 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背景 ①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 ②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希腊、塞尔维亚等国赢得了独立。 ③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争夺尤为激烈。 ④奥匈帝国把塞尔维亚视为向巴尔干扩张的障碍。 (2)经过:1914年6月28日,奥匈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杀。 (3)影响:萨拉热窝事件引起了一系列走向战争的连锁反应,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2.一战的爆发 (1)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局部战争爆发。 (2)俄、法、德、英相继宣布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战争的僵持——从马恩河到凡尔登 1.主要战场:欧洲战场。 2.主要战线 (1)西线:英法?德国。 (2)东线:俄国?德国和奥匈帝国。 (3)南线:塞尔维亚?奥匈帝国。 3.进程 时间 战线 战况 1914年 西线 马恩河战役宣告速战速决梦想破灭,开始旷日持久的堑壕战 东线 俄、奥交战,德军增援,俄军遭到重创 1915年 东线 德军企图打垮俄国,但未能得逞,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1916年 西线 德国发动的凡尔登战役持续时间最长,也最惨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英、法发动的索姆河战役首次使用坦克 4.影响 (1)波及区域:战火由前线向后方延伸。 (2)战争对象:从士兵扩大到平民。 (3)交战双方精疲力竭,厌战情绪弥漫,各国出现反战浪潮。 战争的转折——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 1.美国参战 (1)原因 ①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位。 ②美国与英、法存在着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 ③美国与协约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④俄国二月革命后,形势有利于同盟国 。 ⑤德国采取的“无限制潜艇战”成为美国参战的契机。 (2)参战: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 (3)影响 ①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使胜利的天平倒向了协约国集团一方。 ②推动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国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一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2.苏俄退出战争 (1)背景 ①各国人民盼望早日结束战争。 ②1917年11月,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2)过程 ①苏维埃政权颁布《和平法令》,宣布退出战争。 ②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署了和约,正式退出战争。 战争结局——德奥集团的战败 1.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