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牧羊人,一座“活界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牧羊人,一座“活界碑”.doc

一个牧羊人,一座“活界碑”   2006年8月9日,农历七夕。晚上7点,在新疆萨尔布拉克草原无人区的一个土坯房里,76岁的魏德友和他75岁的老伴刘景好,坐在电视机前度过了他们人生中一个特别的“中国情人节”。这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播出了他们的故事。从24岁到76岁,魏德友这个在中哈边境协助边防官兵守护边境线,一守就是52年的老人,一下子成了网友们心目中真正的“网红”。自从2016年7月下旬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后,短短几天时间,仅单条H5的阅读量就超过1670万次,点赞“陪老魏叔一起巡边”的网友124万人次,相关话题阅读量更是达到了1.2亿次。同时,H5还转换成视频,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乌鲁木齐的地铁、公交,户外大屏及高铁、飞机上播放。网友们纷纷点赞:“感动!”“好感动!”“最可爱的人!”“祖国不会忘记您!”   50平方公里大草原里剩下他一家   沿着蜿蜒崎岖的羊肠牧道驶进萨尔布拉克草原深处,一间用土坯和牛粪砌成的屋子孤零零地立在空旷的草原。土屋往西1公里处,一群羊撒在草地里悠闲地啃草,旁边有一个身着迷彩、戴着白帽的黑老头,骑在一垛野草上呆呆地盯着,手里不时拨弄着挂在胸前的那部黑色收音机。   这位老人叫魏德友,就是我们要找的人,一个穷尽一生扎根中哈边境草原“无人区”的人,一个被称为边境线上“活界碑”的人。   每年夏冬牧季,超过5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就剩下魏德友一家和100多只羊。夏天,蚊蝇成群,叮得牛羊到处乱窜;冬天,雪厚近一米,这里几乎与世隔绝。   从英俊小伙到耄耋老人,当其他人一个个离开,魏德友吆喝着羊群孤身坚守,至今已有52年。在那遥远的地方,他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相当绕地球赤道5圈,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从未发生一起涉外矛盾。   而今,76岁的魏德友仍住土屋、喝咸水、啃冷馍、守寂寞,与星月羊犬为伴,与风雪饿狼较量。他说:“我要一直守下去,守到自己动不了的那一天。”   也许是远离人群太久了,魏德友始终话不多。与他朝夕相伴的,除了妻子刘景好,就是一部小收音机。   记者走进他简陋的家里,只见他喝了口水,从脖子上摘下收音机,用粗糙的手抹去收音机上的沙土,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到柜子上。这部收音机,是这个不抽烟不喝酒的老人两年前赶集时花80块钱买的。他放羊时,巡边时,种菜时,机子都不离身。收音机只能收到4个台,但对老两口来说已经知足了。草原风大,夹带着沙土,收音机特别容易坏。从1964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61团二连屯垦守边至今,魏德友整整用坏了50部收音机。   1967年,魏德友从山东老家娶回了并不情愿嫁给他的刘景好。千里进疆路,愈行愈荒凉。火车换汽车,汽车转驴车,刘景好走一路,哭一路。而条件更差的还在后头――他们即将入住的“婚房”,只是戈壁滩平地挖出来的一个地窝子。   “沙暴一来,地窝子里的人就全变成了土猴。”刘景好回忆说,这里牛虻和蚊子太厉害了,大牲口被叮一口,都疼得直蹦,她胳臂、腿上每天都被咬得肿起一大片,“当时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坚持住,留下来。”   生活了一个月后,刘景好再也忍不了了。一天中午,她干完活儿就径直回了家,把衣服打个包袱,扛上就走。她不知道该去哪儿,只想离开荒凉的萨尔布拉克。   魏德友从地里回来,看见家里乱糟糟一团,妻子的衣服全都不见了。他立马往出连队的小路狂奔,跑了40多分钟,远远望见妻子的身影,一边喘气一边大声喊:“你往哪跑?有狼呢!”   “他还真唬住我了,我没再继续走。”回忆起青年时光,刘景好忍不住笑了,“后来,他追上来,连拉带哄带劝,把我又带回了家。”   当时,刘景好认准了魏德友一句话――“咱在这待上几年,到时我和你一起回老家!”   然而,这个承诺至今都没有兑现。   随着孩子降生,刘景好的心逐渐定下来了,开始了解当地一些情况:这片草原是个通外山口,曾发生过严重的边民外逃事件。甚至,外国人来拉运中国边民的汽车,在这片荒滩上轧出了一条路。而魏德友把守好这片土地,当成自己的使命。想到这些,刘景好越来越理解丈夫。   魏德友是个老兵。1964年,24岁的他从北京军区部队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当时30多名战友到了161团二连驻地,一下车都傻了眼,茫茫戈壁什么也没有。大家住在地窝子里,那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魏德友和守边牧民,坚持通过放牧的方式捍卫领土,与手握钢枪的外国士兵面对面也不后退。1987年冬天,魏德友像平时一样在黄昏时分出去巡边。他骑着马绕完一圈准备返回的时候,突然刮起了暴风雪。嘶吼的风刮得他睁不开眼,大雪漫天,一会儿就淹没了牧道。   风太大了,马都只能侧着头走,很快就迷了路。魏德友使出浑身的劲儿拉着缰绳走,寒风刺骨,筒靴里漫进了雪,汗水浸透的衣服冻成了冰。走走歇歇,5个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