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征看人类精神的力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长征看人类精神的力量.doc

从长征看人类精神的力量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胜利会师在甘肃宁夏间的将台堡,完成了震古烁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自2012年到2016年,者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长征主题(系列)考察”,去过江西、湖南、贵州、广西、四川、甘肃、宁夏等省份,参观访问了当年红军长征的主要途经点。一路行过,获得了对红军长征过程和事迹的感性认知,升华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坚定了自身的共产主义信念。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结合考察体会,特就长征对国人乃至人类的精神意义谈几点认识:   一、长征: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具象   长征出发的直接目的是红军作“战略转移”。何为战略转移?即在敌强我弱且国民党反动军队第五次“围剿”无法打破的情况下,红军放弃已经创立起来的诸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寻找新的落脚点以保存革命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代表着中国最大多数的穷苦人利益的政党。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长征开始前,中国共产党已经领导中国革命13年,红军也已经组建7年之久,这个党和这支新兴的人民军队在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独立民主之中国的过程中,始终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把为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和愿望作为自己的最大目标和任务,顺境时如此,逆境亦然。土地革命战争中、后期,虽因内外因素,遭受挫折、经历曲折,但丝毫并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总目标。对红色根据地的一时放弃、与根据地人民的暂时告别,无不为了总目标、总理想的实现。   不仅仅中国共产党内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正确政治路线如此,即便是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犯有“左”倾错误的几任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包括导致红军被迫长征的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们[2],也是如此。虽然由于对中国特殊国情缺乏了解,没有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的革命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给革命造成了损失,使革命出现了曲折;但他们主观上依然是遵循着党的纲领和宗旨的,在政治信仰和奋斗目标等基本问题上也是无可非议的[3]。恰恰是因为红军将士们上下一致心怀革命理想和总的奋斗目标,才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完成长征这样的超凡壮举。在这个意义上看,长征正是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政党在特殊历史时期、特殊历史事件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目标的具象。   二、长征:共产党人革命乐观主义的范本   长征,既面对着大自然的艰难险阻,也面临着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围追堵截。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们在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理想的同时,凭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完成了伟大的长征。   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写下了诸多诗词,这些诗词中闪烁着革命乐观主义的光芒:“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935年2月《忆秦娥.娄山关》);“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1934年-1935年《十六字令三首》);“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1935年10月《七律.长征》)。长征途中毛泽东的警卫员吴吉清曾经掉进川北草原沼泽而被毛泽东一手拉上从而脱险,毛泽东当时对大家打趣说:“别看他外表像个泥人,那泥里包着的可是钢铁!”[4]在我们的系列考察中,无论在红军长征专题纪念馆里,还是在与当地群众的交谈当中,我们经常听到红军长征途中笑对困苦、克服困苦的故事。   红军一向主张“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就是要承认敌强我弱的现实,认真谨慎地对待每一次战役战斗。战略上藐视敌人则表现了革命者对理想的坚持和对必胜的自信,而革命的乐观主义恰恰是建立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的基础上的。这种乐观主义精神在极端艰难困苦的长征途中,始终洋溢在从红军将领到普通士兵的心中,对克服悲观主义,顺利完成长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长征:人类正确思想的佳例   长征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史诗。美国前作协主席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著名的记录红军长征的著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的序言中做过这样的描述:“我只能重复埃德加?斯诺就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说过的话――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我想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红军长征不仅仅表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和军队的政治信念和理想,形成了具有特定意义的“长征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科书第五章第二节中的概括和表达);同时,长征更彰显了人类的精神力量的伟大和思想力量对物质世界的巨大反作用。西方人赞美长征,大多是从对红军将士们这次前无古人的人类创举的精神力量加以赞颂的。这些,我们今后在课堂上讲授长征和长征精神的时候,不防向学生加以说明。法国哲学家帕斯卡曾讲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