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从不炫耀自己.doc
他从不炫耀自己
深受欢迎的“国际诗人”
我和萧三结识于1934年深秋。当时,我在苏联海参崴的列宁学院学习。萧三代表中国左联出席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发言,会后他和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从莫斯科来远东举行报告会,传达作家代表大会精神。
萧三那时有三十七八岁,中等身材,身穿黑色西装,宽额明眸,和蔼可亲。法捷耶夫有40多岁,有一种与一般俄罗斯人不同的神态。他上身穿件草绿色的便服,脚上穿双旧的骑兵马靴,初看难以相信是位作家。
萧三是毛泽东很要好的同学,都是新民学会的会员。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苏联,萧三创作了很多的诗歌,苏联出版的俄文版诗集有《萧三诗选》《湘笛集》《血书》《拥护苏维埃中国》,以及在苏联用中文出版的《萧三的诗》等,都深受国外读者欢迎,被誉为“国际诗人”。
萧三的作品,我是在列宁学院的报刊上看到的。最先看到的有《棉花》《南京路上》《上海三个摇篮歌》等,多是反映中国人民疾苦和歌颂人民革命的诗歌。萧三的俄文笔名是埃弥?萧,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很喜爱法国作家左拉的作品。埃弥是左拉的名字,他就用上了这个笔名。
萧三在列宁学院的大会上,详细地传达了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重要内容和会议精神,特别宣布要在海参崴成立苏维埃作家联盟远东中国作家支部。法捷耶夫在报告中,特别讲到中国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翻译了他的著作《毁灭》,在交流中苏文化方面做出卓越贡献,他个人表示衷心感谢。
大会之后,萧三和法捷耶夫召集当地和学校的文学作者和爱好者,成立了文学组织。因为我在哈尔滨就是中共党员,在《国际协报》做文艺副刊编辑,就被选为苏维埃作家联盟远东中国作家支部委员,并担任其出版的中文版《太平洋》文学月刊杂志的编辑。
中国作家支部的主任委员是丁山,委员还有史米道维奇、王海漫、铁牛、周松源等。当时在伯力有中文报《工人之路》,由屈公、梁多伏、野赤、曹大风、李必新等负责编辑。中国作家支部成立后,《太平洋》和《工人之路》报刊对远东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普及起了重要作用。
推心置腹交谈往事
我是1933年秋被中共满洲省委安排到海参崴列宁学院学习的,当时写了一些新诗和散文,在学院的墙报和伯力出版的中文报纸《工人之路》上发表,也曾被译成俄文在苏联的其他刊物上发表。
萧三多次找我谈话,我向他详细介绍海参崴和列宁学院的情况时,他都用心听。其实,他对这里的情况,比我知道得早、知道得多。当他知道我是从被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地区来的,特别关心东北的形势和人民的状况,让我多讲一些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的事。
我向他详细介绍了我在张学良办的东北陆军讲武堂的生活 ,也讲了“九一八”事变时沈阳当夜的情况。我还讲了和萧军加入东北军进行武装抗日失败的经过,讲了我在哈尔滨党组织培养下,团结进步青年在报纸上发表文学作品的情况。尤其是讲了东北人民抗日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军的一些情况。他一边认真听,一边认真记。这些内容日后有的就在他写的诗歌、散文、小说中出现了。
萧三说话带有浓重的湖南口音,对人和蔼可亲。我们多次推心置腹地交谈,他对我简单地讲了一些自己的往事。
他是1896年10月10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县萧家冲,原名子?溃?又名爱梅。萧三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他在新民学会时和毛泽东在一起。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时,周恩来和李立三在巴黎发起成立中共党支部,1922年他成为中共党员。同年他从巴黎出发经柏林到了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召开的第四次代表大会。1924年回到上海,和瞿秋白等一起领导上海工人革命运动。1928年到了莫斯科,用中国的民歌和唱本的形式,写了许多诗歌,被译成俄文在苏联报刊上发表,有的被译成别国的文字在其他国家刊物上发表。
1930年,他代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出席了在苏联哈尔科夫举行的国际革命作家会议,任教于莫斯科东方学院,参加了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工作,主编《世界革命文学》(后改名《国际文学》)中文版 ……
1934年,萧三出席了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代表鲁迅和中国左联在大会上发言。经中共党组织批准,由法捷耶夫介绍,他加入了苏联共产党,任苏联作家协会党委委员。这期间,萧三结识了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阿?托尔斯泰、卢纳察尔斯基和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等;还结识了美国的史沫特莱、哥尔德;法国的罗曼?罗兰、阿拉贡、巴比塞等著名作家、诗人。他谦虚地说自己不是诗人,只是一名革命需要的文学工作者。
萧三在海参崴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他和共产国际太平洋秘书处的斯达干诺夫,列宁学院的院长张锡俦,教授丁山、杨兴顺,讲师王海漫都很熟,经常在一起谈话、宴会、外出旅游。萧三平易近人,没有一点诗人、作家的做派。
意外受伤留下后遗症
海参崴虽然是一个世界有名的海港,但1934年的冬天,竟和西伯利亚一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