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基坑排桩支护结构讲述
排桩支护结构可分为: (1)柱列式排桩支护:当边坡土质尚好、地下水位较低时,可利用土拱作用,以稀疏钻孔灌注桩或挖孔桩支挡土坡,如图3-5a所示。 (2)连续排桩支护(图3-5b):在软土中一般不能形成土拱,支挡结构应该连续排。密排的钻孔桩可互相搭接,或在桩身混凝土强度尚未形成时,在相邻桩之间做一根素混凝土树根桩把钻孔桩排连起来,如图3-5c所示。也可采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如图3-5d、e所示。 (3)组合式排桩支护:在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区,可采用钻孔灌注排桩与水泥土桩防渗墙组合的方式,如图3-5f所示。 按基坑开挖深度及支挡结构受力情况,排桩支护可分为一下几种情况。 (1)无支撑(悬臂)支护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即可利用悬臂作用挡住墙后土体。 (2)单支撑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时,不能采用无支撑支护结构,可以在支护结构顶部附近设置一单支撑(或拉锚)。 (3)多支撑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较深时,可设置多道支撑,以减少挡墙的压力。 一、无支撑排桩支护结构 无支撑排桩支护结构也亦即悬臂式桩排支护结构(悬臂板桩的变位及土压力分布图见图3-6),可由多种桩型组成,本节只涉及相间或密排插入基坑底面以下一定深度的钢筋混凝土桩,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锁口梁,桩体承受水平推力,锁口梁调节各桩受力和水平位移的支护结构体系。挡土深度视地质条件和桩径而异,一般不宜超过6m。 悬臂桩支护结构静力计算主要目的有二个: (1) 悬臂桩桩身插入基底面以下的最小入土深度Dmin; (2) 桩身最大弯矩及所在位置,以计算桩身的截面和配筋。 (一)结构静力计算模型 钢筋混凝土桩插入基底面以下的深度可以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确定:如图3-7所示,通过主被动两侧土压力对C点的力矩平衡,解式(3-12),即可得最小入土深度Dmin。 (3-12) 式中 MEa1,MEa2——分别为基底以上及以下主动土压力之合力对C点的力矩(kN.m); MEP——被动土压力对C点的力矩(kN.m) 。 桩的设计长度应按下式确定: (3-13) 式中 H ——基坑开挖深度(m); ——增大系数,基坑底以下土质较好时取1.2; 反之取1.4 (二)计算步骤 1.土压力计算包括主动和被动压力和超载影响的计算。桩的入土深度为未知,可设为Dmin,这部分的土压力暂以包含Dmin的式子表示。 2.力矩平衡计算分别计算主、被动土压力对C点的力矩,再按照力矩平衡条件,列出平衡方程,一般为Dmin的三次方程。 3.解方程,得出Dmin。 4.求剪力为零点深度,对该深度截面计算弯矩,即为最大弯矩Mmax。 ?5.根据Dmin确定桩的设计入土深度,根据Mmax确定适当的桩径、桩距和桩的配筋。 一、土压力计算 根据本题题意,公式(3-3)和(3-11)可以推导出公式(3-14)和(3-15),计算结果如表(3-5)和(3-6)所示。 (3-14) (3-15) 主动区力矩合计: 1.55Dmin3+25.83Dmin2+143.35Dmin+265.2 被动区力矩合计: 6.46Dmin3+14.28Dmin2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4.91Dmin3-11.55Dmin2-143.35Dmin-265.2=0 解之,得: Dmin=7.33m桩的设计嵌入深度取: 1.2Dmin=8.8m≈9m 桩的总长为: 6+9=15m (四)钢筋混凝土悬臂桩排结构设计要求 1.悬臂钢筋混凝土桩的配筋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和配筋,并应按规定采取构造措施。圆形截面桩宜均匀配筋,在土质较好或采用人工挖孔桩确有施工保证可采用不均匀配筋,将抗弯钢筋集中布置在受拉边的弯矩作用平面左右各45°范围内,以增大抵抗力矩。 2.钢筋混凝土锁口梁厚度一般可为400~500mm,平面上外包桩体并突出50~100mm,沿基坑周边形成封闭结构。锁口梁按水平面内作用有正负弯矩的受弯构件配筋,每侧不宜少于3φ16,梁截面的总配筋率不小于0.4%,角撑可按构造设计为钢构件或钢筋混凝土构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