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研究详解.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研究 2013年10月 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研究 CO2是碳及含碳化合物的最终氧化物。CO2 在自然界的存在相当广泛,它直接参与大自然的形成,影响人类和生物界的生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约占0.039%,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随着人们对CO2 的深入认识, 其生产、应用和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而略带刺鼻气味和微酸味的气体。 CO2相对分子质量: 44 气体相对(空气)密度:1.524 (0℃,1atm) 气体密度: 1.96g/L(0℃,1atm) 液态CO2相对密度:1.101(-37 ℃) 沸点:-78.5 ℃。临界温度31.06℃, 临界压力 7.382MPa。 固态密度: 1560kg/m3(-78℃) CO2没有闪点,不可燃,不助燃(镁带在二氧化碳内燃烧生成碳与氧化镁,这是唯一的例外);可与水、氢氧化钙等反应。 液体CO2和超临界CO2均可作为溶剂,超临界CO2具有比液体CO2更高的溶解性(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高溶解性,并兼备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渗透力)。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后可以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温度迅速降低。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1%时,感到气闷,头昏,心悸;4%-5%时感到眩晕;6%以上时使人神志不清、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二、二氧化碳的产品标准 1、工业液体二氧化碳 GB/T6052-2011 2、焊接用二氧化碳 HGT2537-1993 3、食品添加剂 液体CO2 GB10621-2006 三、二氧化碳应用领域 近几年,CO2 的应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开拓。除了众所周 知的碳酸饮料、消防灭火外,农业、国防、医疗等部门都使用CO2。以CO2 为原料可以合成基本化工原料,比如合成甲酸、草酸及其衍生物,合成羧酸和内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与可降解塑料;以CO2为溶剂进行超临界萃取;CO2还可应用于采油、激光技术等尖端领域。具体情况如下: 3.1 食品加工行业(食品级CO2) 使用标准:GB 10621-2006食品添加剂 液体CO2 饮料行业是国内食品级CO2的主要应用市场。按碳酸饮料行业标准,每吨碳酸饮料CO2 的添加量为1.5%-2%,目前,我国碳酸饮料的人均年消费量不到5kg,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发展潜力较大。 另外,采用液体CO2、干冰速冻及CO2气调法贮存食品,可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保持适当低温,使水果、蔬菜获得良好的贮存效果,使食品保存期延长并保持其新鲜度。从长远看,为适应国际食品市场竞争的需要,食品冷冻保鲜和贮存粮食的杀虫熏蒸剂,仍将是国内CO2 潜在的广阔市场。 3.2 气体保护焊 使用标准:HGT 2537-1993 焊接用二氧化碳 CO2保护焊是一种高效率、低污染、低成本、省时省力的焊接方法。早在1964年我国就开始了CO2 气体保护焊工艺的推广工作,已经在集装箱、船舶、汽车以及金属结构的焊接中得到应用,其中集装箱工业主要在深圳基地,船舶工业主要集中在大连、上海等基地应用最为广泛。 3.3 石油开采 使用标准:GB/T 6052-2011 工业液体二氧化碳。 由于二氧化碳易于达到超临界状态,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其性质会发生变化,其密度近于液体,黏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具有较大的溶解能力。原油溶有二氧化碳时,原油流动性、流变性及油藏性质会得到改善。因此,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非常适合于低渗透油藏开发。二氧化碳驱油一般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15%,延长油井生产寿命15-20年。二氧化碳被注入井下后,约有50%至60%被永久封存于地下,剩余的40%至50%则随着油田伴生气返回地面。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美国是应用二氧化碳驱油研究试验最早、最广泛的国家,已成为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之一,二氧化碳驱油项目108个,每天产油25万桶。 在国内,利用CO2 作为油田注入剂已得到了实际应用,油田试验证实了CO2是一种有效的驱油剂,吉林、新疆、大庆、胜利油田进行的研究试验,均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吉林油田开展了CO2 清洁泡沫压裂研究,形成了CO2 清洁泡沫压裂新体系,降低了压裂液成本,提高了压裂液综合性能,并在井现场试验获得成功。 胜利油田利用CO2驱油提高采收率。2007年,中石化决定在胜利油田高89-1块进行二氧化碳驱油先导性试验,二氧化碳的注入使对应的5口生产井产量上升,井组日产油从31.6吨上升至42.1吨,累计增油7500吨。其中高89-9井产量从注入前的每日4.5吨,上升到目前的9吨,增长了1倍。 3.4 用于烟丝生产 使用标准:GB 10621-2006食品添加剂 液体CO2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